摘要: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代表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面临被质疑、责难甚至销毁的危机,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篇论文将结合元代关于婚恋制度的时代特征,从其对社会现实的反叛、对民主自由的争取和对世俗人性的剖析三个方面来探究该杂剧所体现的文化解放。50363
毕业论文关键词:《西厢记》;社会现实;民主自由;世俗人性;文化解放
The West Chamber Love and Marriage Concept Cultural Liberation
Abstract: The West Chamber,a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 composed by Wang Shifu in the Yuan Dynasty,represents the high level of drama in Yuan Dynasty.In the historical progress,it was questioned and even faced the crisis of being destroyed,but its status in literature can never be shaken.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liberation reflected in the drama from three aspects:rebellion to the social reality,fighting for democratic freedom and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Key words: The West Chamber; Social Reality; Democracy and Freedom; Secular Humanity; Cultural Liberation
目录
摘 要 1
Abstract1
前 言 1
一、对社会现实的反叛 2
(一)反制度2
(二)反权威3
(三)反教条3
二、对民主自由的争取 4
(一)婚恋自主4
(二)才情兼备5
(三)群体愿望6
三、对世俗人性的剖析 6
(一)人格的不完美7
(二)女性视角8
结 语 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西厢记》爱情婚姻观中的文化解放 前言
王实甫虽然在元代的杂剧剧坛地位超然,但是后世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介绍却少之又少。他以社会下层劳苦大众为写作基础,创作了十四种剧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其杂剧代表作。《西厢记》主要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崔莺莺与破落秀才张君瑞于普救寺邂逅,两人暗生情愫,并在莺莺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藩篱,争取到婚恋自主,最终实现“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主义愿望的故事。
《西厢记》一经问世,犹如黑暗的夜空中一颗乍现的明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元末明清的统治阶级、黎民百姓,到现当代的学者、文人,评论与研究者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内容涉及作者渊源、有无他续、人物形象、语言词藻、表达技巧、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乃至社会影响等方方面面,于是出现了多种版本的评点本和各种见仁见智的文学著作。追捧也好,批判也罢,都足见其非凡的创作成就、坚不可摧的文学地位与“惊世骇俗”的社会影响力。
抛开其他,《西厢记》实在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巨作,它情节的矛盾性,涵义的复杂性,语言的独特性,思想的进步性等都非常值得称道。明代贾仲明曾评价道:“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当代作家侯虹斌也说:“我相信,《西厢记》应侧身于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列,而不是仅在戏曲领域;同理,王实甫也是堪与中国最优秀的诗人、最优秀的小说家比肩的作家,而非仅是戏曲界。”[1]
前人所究,都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本人则从《西厢记》中的爱情婚姻观念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就该剧本所体现的开化思想与文化解放,作简单分析和探究思考。
一、对社会现实的反叛
中国古代社会奉行封建专制统治,等级森严,在前后不过一百三、四十年的元朝,虽然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族和阶级压迫深重,但是并未能阻碍思想领域的活跃、多元。“《西厢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革命精神的爱情婚姻观”[2],正是从反制度、反权威和反教条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厢记》爱情婚姻观中的文化解放: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