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谈汪曾祺晚年小说中的风俗画(2)

时间:2020-07-07 22:08来源:毕业论文
风俗承载着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文学则是这种信仰的载体,汪曾祺不是第一个知道的人,但是他并不只是仅仅借着风俗来凸显

风俗承载着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文学则是这种信仰的载体,汪曾祺不是第一个知道的人,但是他并不只是仅仅借着风俗来凸显地方特色,他是不经意把心里那些最美的,最有生机的画面展示了出来,他曾在他的散文里说他小说中的风俗画自己原先是没有意识到的,我是很认同他的,因为风俗是主动的,而他只是一个记叙者。

二 清丽多姿的风俗画卷

汪曾祺可谓早慧,在西南联大的他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开始发表作品,而《邂逅集》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他早期大多数的作品深受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都以小市民的生活为题材元素,图式犹如一幅印象派的绘画,语言质朴。历经种种后,晚年他的小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文学气质质朴,他不刻意以写作为谋生,热衷于对故乡、童年温馨的回忆,并且着眼于黑暗社会里恬美幽雅的乡村,作风俗画式的描绘,他呼吁“国的胡闹文学,极言一切文学达到极致都是儿童文学,以童年与故乡为文学的永恒主题。”[4](P4-5)因此,其晚年的小说中有着各类淳美的风俗画卷:

(一)清新和谐的世外田园,代表作品是《受戒》

汪曾祺对小说中故乡风土进行描写时,把自己的真情融入了进去。且看《受戒》中小英子的家:

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积善人家庆有余……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探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桅子花,都齐房檐高了。

只有生活在如此宁静、恬美、舒适的“世外桃源”下的人才是朴实的,这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小主人公如何地淳朴、善良、纯洁便自然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觉得她在船上对明海说的那些话也就充满童真、诚恳,这是作者的目的所在。其实真情不假,对于里面的生活场景,更是小说作者童年的成长环境的再现,也许小英子就是作者童年的玩伴。对于这个纯朴秀美的家,杨剑龙用世外桃源来形容,觉得东西方其实都有这样一种理想:乌托邦和桃花源,想象人类走向一个没有纷争和平清静的世界,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追求。[5](P75)这毕竟是理想,是作家追求不到的,在这里汪曾祺最多只能把它放在东方文化这个摇篮里。汪曾祺不可能以西方为背景,但他所写的甚至都不是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为什么?很明显汪曾祺想体现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就是在风俗上面。他不写大背景就是巧妙地把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学紧密无声地联系了起来,杨剑龙认为,这也是作者成功的地方。有人把汪曾祺的风俗画小说上升到了风俗诗小说的高度,这就谈到了汪曾祺小说的写作特点了。其实我们从另一个层面看,对于这些风俗画,作者没有用绚丽多姿的油彩去描绘,而是用粗细浓淡的三两笔去勾勒,行云流水之间便有了韵,也就给人一种诗的朦胧般的美。小说《受戒》里的和尚可以吃肉、打牌、收地租、娶老婆,作者对此显得很平静,似乎和尚本应该就是这样。汪曾祺叙述自然纯朴,点到为止,这让读者感到一切似乎都是十分自然而然的,打动读者的正是他用于描绘诗化了的风俗的文字之中流露出来的对平静美好的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生命和尊重。

浅谈汪曾祺晚年小说中的风俗画(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59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