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诗句入手,我们都能感受到诗篇中那浓烈的怀念和沉痛的悲意,都说意由心生,试问如果不是元稹对妻子有深深的感情,怎么能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句?如果不是妻子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怎么能追忆出这一幕幕令人垂泪的画面?
其次,从元稹丧妻之后的仕途经历来看,韦从死于元和四年,而元和五年元稹因为得罪宦官被贬,在经历仕途不顺之后,诗人心中一定是悲愤交加。人在落魄的时候最容易怀念以前快乐幸福的日子,于是他笑到了自己那温柔贤惠的妻子,想念如果有妻子在身边还能有种心灵的慰藉和依靠。很多学者认为在《遣悲怀》也是诗人抒发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情,自古诗人们就大多借助情景人物来抒发情感,元稹在这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可见他对妻子的感情的深厚。
再者,从元稹当时的生活来说,元稹当时不但要面临仕途的不顺和压抑,更要面临生活中各种琐事,尤其是他还要照顾“娇痴稚女”,在古代,且不说一个男人会不会持家,照顾孩子这方面,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就算在现代,又有多少男人会在家照顾孩子呢?何况当时元稹还要面对职务上的种种压力,续弦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人都是有感情的生物,就算元稹后来纳了妾,在他心中韦氏的地位也是丝毫不会动摇的。我们怎么能因为后一段的感情而就否定了以前的所有的情感呢?
二、元稹悼亡诗的特色
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遣悲怀三首》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4](P105)如此高的评价,却也言之误,当属元微之。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对元稹的悼亡诗有着极其高度的评价:“微之天才也。文笔极详繁切之能事。……则亦可推之于正式男女关系如韦氏者,抒其情,写真事,缠绵哀感,遂成古今悼亡诗一体之绝唱。”[2](P105)元稹的悼亡诗作为精品佳作,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他独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同样具有着巨大的魅力。
(一)诗的创作角度。
元稹的悼亡诗之所以不流俗于一般的作品,正是由于他将自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作品里。《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5] (P875) 作者并没有大片大片的抒发自己对妻子的眷恋之情,也没有如一般诗词一样描写景物的美好等。而是借过衣服,针线这些细碎的生活物品,将妻子身前的种种表现在眼前,这一朴实而独特的构思让文章有着璞玉般的质感,悲凉之情溢于言表。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二)《遣悲怀三首》的表现手法。
诗中最让人注意的就是诗人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诗歌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出了妻子愿意放弃荣华富贵,下嫁给一个穷苦书生的情形。寻找替换的衣服,用发簪换酒,吃野菜充饥,用枯叶生火。一字一句都在铺陈事实,作者用笔勾勒出这一幕幕历历在目的场景都在诉说着诗人对亡妻的想念。那一种百转千回的忧伤和凄凉是无法言表的,但又在这些事情里显得如此淋漓尽致。
其次,多用今昔对比来表达自己的伤痛之情。第一首,便点出了韦氏从家里最宠爱的幼女下嫁给他一个穷书生,从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变成了要用金钗换酒的妇人,韦氏的前后对比更加衬托出她生前是那么美好,而如今她再也不能在自己身边,是多么令人神伤的事情。妻子生前和自己贫困的生活和如今“俸钱过百万”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对妻子的愧疚,因为没有给她过上好的日子她就去世了而感到更加的哀伤。第二首从开始就点名了“昔日”到“今朝”的感慨,那以前的戏言如今都成真之后,留下的只有诗人怀念和悲叹。 浅析元稹《遣悲怀》三首(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