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土小说与寻根文学都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国乡土小说的代表,韩少功的作品是寻根文学的代表。本文从乡土小说和寻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人物的作品入手,从创作背景,文化语境与文化心理以及创作主题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对乡土小说与寻根文学进行比较分析。52470
毕业论文关键词:乡土小说;寻根文学;比较分析
Abstract: Vernacular novels and the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 are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vernacular literature, are two distinct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literature, Lu xun's work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Han Shaogong's works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representative people of vernacular novels and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 this essay from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cultural mentality, and creative theme of vernacular novels and emotional attitude of these three aspects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Vernacular novels;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目前,学界大致“将乡土小说分为现实乡土小说、城市乡土小说、历史乡土小说以及理想乡土小说四类”[1]。这种分法在周礼红的《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四种范型综论》中有所提及。当前我国乡土小说研究与上世纪的乡土小说研究相比,在思想意蕴和艺术形式的表现上都产生了诸多不同,如今对于乡土小说的研究更趋向于追求其主体性,而乡土小说的表现形式则并不是很多,大多都是以本能—欲望—权利斗争的模式进行叙述,叙事手法比较魔幻化和客观化。目前,由于当代可供研究的乡土小说资源渐少以至达到匮乏的程度,所以在乡土小说的研究方面也没有取得非常瞩目的成就。
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对乡土小说不同视角的研究。在这些乡土小说作品中,不少作家以不同的情感视角进行写作,而这一写作现象也被很多敏锐的评论家所察觉,并进行分析与解读。
康长福、刘德银的《温情氤氲的乡土—90年代乡土小说情感指认概述》(《山东文学》2001年第12期),“从女性、民间文化、理性批判、苦难主题这四个方面来研究与确定乡土小说的情感归属”[2],角度较为新颖。
而有些研究者是从乡土小说的文化视角方面对其进行解析的。
袁园的《文化视角下的90年代乡土小说》(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探讨了伴随着农业文化的消融和商业经济文化的崛起而导致的农民对于土地意识的变化。并“详细分析农民对土地意识的变化来自于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原因”[3]。
第二,对于乡土小说类型的研究。
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在创作形态上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不少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此都做出了自己的论断和评述。
第三,对乡土小说多元化成因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沟通融合使得乡土小说的创作有很大的资源可获取,因此形成了多元的作品。少数研究者最先察觉到这一现象并进行了研究。学界对寻根小说的解析与研究更加深入化。对于“寻根文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对“寻根文学”从道德伦理角度进行研究。
从不同方面对“寻根文学”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倾向进行分析,大都认为“寻根文学”主要批判了保守陈旧的观念意识,但也肯定了传统文化中各种积极的方面,每个研究者都对“寻根文学”的道德价值取向做出了自己的认识。 鲁迅的乡土小说与韩少功的寻根文学的比较分析: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