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敬佩守护力量到崇拜科学力量的转变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作家作品的内涵与作家的经历的关系,是任何一个研究作品或是作家的人都避免不了要思考的问题。而作家经历过后的记忆不仅活在作者的感情层面上,而是势必会活在作家的创作思维上,作品会无意识地包含着作家的体验,而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积累,这份体验也会不断成长,从而成为作家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有自信才会敢于挑战,但是力量才是自信的来源,而毕淑敏对于力量的感知大都来源于能生存在西藏的生命。而作者笔下的的西藏的生命,已经被赋予了作者对西藏生命的感悟。
存在于阿里的生命很少。《昆仑殇》中昆仑部队的拉练经验没有登报,报社编辑说是因为缺少群众工作这一项。一号扯着嗓子大骂“做京官的,耍的哪门子威风!让他到这里来看看,老子给野牦牛、毛刺堆做群众工作哪?这里是昆仑山!”[9](p275)《藏红花》中,当田久麦问高羔子有没有见过的时候,高羔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谁?野牦牛?”可是在这个地方生存,绝非易事。
因为活着不易,所以这些能生存的动植物,就更让人觉得可贵,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在毕淑敏的小说中,毛刺和牦牛经常出现。他们之所以能生存着,都有着自己秘诀。在看见黄山的迎客松和墙缝里的小草,你不会怀疑一颗种子是拥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的;在看见戈壁的仙人掌,你也不会怀疑生长的力量;所以当你看到这恶劣环境下的毛刺团的时候,你当然也不会怀疑想要活下去的力量。从一个芽儿到那一簇簇,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就像是我们没有经历过雪域高原的那一段军旅生活,但是我们通过作品,能感受到那时的气氛是一样的。
野牦牛属于高原特有的品种,它更是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作者在文中几乎是详尽地介绍了它。在《藏红花》中,高羔子要田久麦背他,田久麦一时愣着着了,以为自己听错了。高羔子就问田久麦,耳朵是不是塞了牦牛毛。可以看出,生活这里的人们对这样一种生物已经十分熟悉。就像我们熟悉猪,喜欢说别人是猪头是一个道理。所以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对于牦牛的描写也是手到擒来。
在《银牦牛尾》中作者通过周墨云的眼睛,给我们具体阐述了牦牛的颜色,特性等。
“它庞大的身躯下,有四只漆黑而矫健的蹄,周身披着白缎子一般闪烁的毛 发。”“躯体足有四米多吧?靠近脖子处,有一个明显的隆起,如同积雪的山脉。鬃毛被狂躁的锋芒卷起,翻飞荡漾。硕大头部的上方,一对昂扬的角,如同弯月,直刺苍穹。”[10](p47)
论毕淑敏小说中的西藏印记(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