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研究的意义:本文跳出以往研究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以及南京市民受难窠臼,侧重于安全区关闭后,留宁西方人士魏特琳以金女大为依托从事难民救济工作的考察。通过本课题研究,希冀能够对日军暴行过后,对留宁西方人士及相关机构救助南京难民方面所做的努力有深层次的认识。
2、研究现状
当前学界在南京大屠杀史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其中关于金女大的研究成果,如张连红等编《金陵女子大学校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徐海宁著《中国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办学研究—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编、著,均侧重于研究金女大的教育理念。
对金女大重要职员魏特琳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南京暴行期间其保护难民的活动。其中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编的《魏特琳传》(南京出版社2001年版)和美籍华裔胡华玲所写的《金陵永生 魏特琳女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此方面的代表作。张宪文等著《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章开沅编著《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经盛鸿著《南京沦陷八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增订版)等相关论著对魏特琳及金女大在南京暴行期间所庇护难民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描述。
此外,涉及南京沦陷后金女大开办家政学校和女子中学的相关论著有经盛鸿的《日伪时期的南京英美侨民及其活动》(《安徽史学》2007年第4期)等。学界一些学者围绕《魏特琳日记》考察日军南京暴行的有关成果也有很多,这些成果以多种视角对“日记”进行了解读。 涉及与本课题相关的日军暴行前后留宁西方侨民人数变化的成果有朱成山撰写的《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籍人士人数考》(《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等。考察西方侨民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活动的成果有董为民的《南京大屠杀时期在宁西方外交人员的活动及其影响》(《福建论坛》2012年第2期)、王晓艳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留京西方侨民救济难民活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等。
上述论著均侧重于考察南京暴行期间在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导下金女大保护、救助妇孺难民的行为。对于安全区关闭后,金女大所做的难民救济工作,目前学界尚无论著对此进行系统梳理研究。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此做一考察。
3、研究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安全区关闭后,魏特琳以金女大为依托进行救济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救济、技能救济和心理救济等三个领域,其中生活救济具体涉及食物、卫生、生产救济等层面;技能救济具体分为开办暑期培训班、手工家政学校、女子实验中学等;心理救济具体细化为开设宗教课程、举行宗教聚会和做礼拜等。针对上述救济行为及其作用,本文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资料,运用归纳、例证等方法,主要以公开资料中记载的安全区关闭后,金女大所做的救济工作进行考察,通过查阅其他历史文献资料中记载的金女大所做的工作,分析金女大所做的具体救济工作。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此后的六周内,日军在南京地区进行了空前的烧杀抢掠等暴行。面对日军残酷暴行,留宁西方人士成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为难民提供避难之所,并施行相关生活救助。1938年2月在日军占领当局压力下,南京国际安全区被迫关闭 。此后,以魏特琳为首的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对滞留该难民所的妇孺,有针对性地展开了一系列救济活动,本文试对此作一考察。 试析安全区关闭后金陵女子大学的救济工作(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5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