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席慕蓉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理性智慧(2)

时间:2020-09-18 11:19来源:毕业论文
其次,在自我矛盾的无奈中让读者产生共鸣。读席慕蓉的散文会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因为她的散文不仅关注生活现实,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两者之间产生

其次,在自我矛盾的无奈中让读者产生共鸣。读席慕蓉的散文会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因为她的散文不仅关注生活现实,更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两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能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如《镜里镜外》一文中提到的,席慕蓉十分羡慕那位住在东部海岸的作家文字中透露的简单与纯洁,羡慕着自己的一位永远坚持原则而又心胸开阔的朋友,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自己却无法如心中所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只能走在已经安排好了的道路上,继续扮演着一个普通而安静的妇人、人妻、母亲的角色。作者在无奈中流露出的坦诚,让人读着亲切。

最后,席慕蓉在对成长中的改变表示无奈的同时又能反思自己的内心。作者在《生命的滋》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在年少时是纯洁而仁义的,而长大后却变得复杂而尖锐?是什么促使人类的灵魂不断发生着改变?即使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不断陷入种种悔恨之中,为什么那些人还会渐渐接受这样的改变?作者的无奈将读者带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但文章并没有对这些问题深究到底,而是在思考不同生命形态的同时去反思自己的内心,并劝导读者用一种多元而宽容的视角看待世界。

席慕蓉散文中的“真”还体现于作者对于自我角色的认真定位和对生活事理的真切关注。从少年至老年,席慕蓉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她也随即将生活赋予她的角色带入散文,并投射出对不同事理认真关注的态度。《我的记忆》投射出对逃难中人性的关注;《成长的痕迹》投射出对青春的关注;《槭树下的家》是对家庭生活的关注;《主妇之见》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风里的哈达》是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角色的变化带来视角的拓展,而关注的背后则有着耐人寻的真切:通过书写儿时的逃难片段,在幸福的年代提醒着读者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成长的痕迹》中感叹时光的永不重回,于蓦然回首间提醒年轻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槭树下的家》展现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来感谢生活的美满与内心的知足;在《妇人之见》中是一位富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在《风里的哈达》中心系蒙古高原,历史意识壮游于心,浓浓乡情,让人觉得敏感而严肃,矜持而亲切。

(二)关于“善”的价值追求

席慕蓉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及感恩,在教化读者应学会珍惜当下幸福之中,亦蕴藏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灵。一九四三年出生于重庆的席慕蓉从小就埋下了对战争及逃难的恐惧,这也使她对今后安定幸福的生活有着强烈的满足与感恩。在《槭树下的家》中作者给出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幸福是窗外小鸟的嘤嘤声,是孩子、丈夫的歌声,是干净而舒适的大床,是槭树下的那个家,是你当下所拥有的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得东西。席慕蓉对于幸福的简单定义与真实表达,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对现世的知足与感恩,并带领读者领悟了生活的简单、纯净,从而使读者不难发现:幸福在于懂得感恩。

如《刘家杂酱面》便源于一颗感恩的心。散文以“丈夫”为中心,通过书写丈夫亲自做杂酱面以满足女儿心愿并替自己解围的事例,来赞赏、感激丈夫在生活中与在事业上对自己的不断提携、引导与影响。除了对丈夫的感恩之情,席慕蓉的散文中还有对父亲、母亲、外婆、邻居、村里村民的感恩,时常不忘的感恩之心不仅反映出作者善良的内心和做人处事的态度,也使其文折射出朴实而高尚的气质。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浅析席慕蓉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理性智慧(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08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