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前面论述身世、进谏忠言、抒发情感,这使得文章的特点完全明了。接着又继续说托孤的事,由此,引出此次出师的历史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如此一来,为此次出师北上奠定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2],为这次出师北上奠定物质基础。在叙说的条件充分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出师表》到这时才直接说要出师北上的目的,切入正题。之前对后主所说的话,都是为了使出师顺利北上作了条件保证。中间部分叙事,是用来表明蜀国已经具有出师北上的实力,所以两条线索归为一条,提出现在适合出师北上,如此也就顺理成章。
出师顺理成章,其间的叙事也很多,也很重要,这是体现出诸葛亮情感的根基,叙事表情,表他忠心之情。
3.据势叙理
本文开篇讲述具体形势,指出现在北上是最好的时机,既能使后主听了自己的话恍然大悟,又能激发后主承继先父遗愿的作用。文章开篇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这是对刘备的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没有实现而感到悲伤。借此告诉后主刘禅一定要继承先父的遗愿,恢复汉室统一中原,用这样的语句开头,总领了全文至忠至爱的情感。然后又用“今天下三分”,来说明当今天下的形势,想在中原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原有那么多的强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会败在谁的手下;接着又直说“益州疲弊”,国家自身的经济条件很差,土地稀少,将领也少,百姓穷困,土地荒芜;因此着急的大声呼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今局面形势危急,倘若不在这个时候拯救危险的局面,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剧。在这种紧张形势下,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做铺垫,指出将领们不会忘记先帝的恩德,不会改变对后主的忠心,将危险的局面转变为安全的局面还是有希望的。据此,建议后主“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并规劝后主不可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作者将能否广开言路作为出发点,不仅从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角度来谈,还从有关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将国家安危与对先帝忠心结合,这样使人闻之惊心动魄,也激发后主的斗志。
这种据势叙理的方式对处于危难的国家及个人是十分有用的,同样对于胸无大志的后主刘禅也一样的。所以也激发了帝王北上的决心,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
4.议论为主,抒情为辅
我们都知道,那些能打动人使人乐于接受的的文章总离不开“情”,《出师表》也是如此。本文第一个部分将“情”放在议论中体现,第二个部分将“情”放在具体事情中体现,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与诸葛亮的报国之情。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⑴人称转换恰当
刘备的话反复提到,但是“离开都国”,“遗嘱”这些文章的重要部分却没有提到“先帝”,而是处处以皇帝为主体,劝其始终秉承先帝的教导。这样便起到鼓励后主刘禅在光献帝离开后奋发的效果,从而完成先帝未完成大业。人称的恰当转换,拉近彼此的心,情之所表亦诚。
⑵由己及人结合
《出师表》中,作者时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加之,以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表达自己的忠贞来使后主救国,以完成先父遗愿。这种议论方式更能感化人,使其与后主产生共鸣,融为一体。 诸葛亮《出师表》艺术特点文学成就(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