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灌云民间故事里的“因仙得救”
灌云民间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要的创作主题就是“因仙得救”。在民间故事《陆凌霄传说》中,主人公陆凌霄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海属地区的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武侠人物,当时江湖上曾流传有“打败天下无敌手,不敌小浦陆凌霄”的说法。陆凌霄家乡曾是盐碱地,于是他到伊庐山六神台挑水,遇到两个老者下棋,后得到老者传授武艺,并且拉回两口深井。却不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他只好离开家乡,游遍天下。据说他又遇到了那两位老者,分别是红衣老祖和绿衣老祖。后来,他也成了神仙。与此相似的情节还出现在《张宝山传说》里,即前文提到的农民张宝山得仙人指点获得宝物,进献皇帝才得以祖辈免除赋税。除此以外,在《花坟》里,庄生科举落榜后也有出海寻求仙人帮助的情节。
“仙”这个形象大部分出现在道家的学派的著作和思想里,而“在灌云境内早有方士活动,到北齐武平六年即建有建云门寺,供方士祭天活动,唐代三元故事广为流传,始建三元庙,明代重视道教,境内又建多座道观”[4](904),由此可见道教在灌云境内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对境内的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在大多数民间故事里,人们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受到的灾难、突发的病痛,往往会加以幻想,借助仙人的力量来弥补心灵和身体所受的创伤。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上几则典型的“因仙得救”的灌云民间故事里透露出以下的讯息,首先,可以依稀寻到当年“红蝇赶散”的痕迹,明朝初年,来自太湖的移民在本是盐碱地的土地上开荒造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他们从本是富庶之地的太湖流域赶到这里。虽然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朱元璋的怨恨,但是他们毕竟在灌云这块土地扎下根来,于是在传说的故事中逐渐地淡化了这种情绪,只是将事实融入到故事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张宝山传说》中,此处不再赘述。其次,灌云自隋唐以后一直处于战乱、水灾和贫困当中,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要继续存活在这块逐渐贫瘠的土地上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显而易见地,“因仙得救”满足了大部分贫苦人民的美丽幻想。甚至可以说,正是从民间故事里不断出现的“因仙得救”的情节,才使当地人民汲取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三)爱情的主题
和许多地方的民间故事一样,灌云民间故事中也描写真挚凄美的男女爱情的故事。在《花坟》中,落地张书生本来此地寻仙求道,却与带病修行的小尼姑妙香在机缘巧合与朝夕相处中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无奈寺庙里清规戒律容不得两人相爱。庄生劝妙香一同私奔回山西老家,妙香既怕人非议连累家庭,又怕亵渎佛祖,不愿同去。后来妙香怀孕被发现,庄生立即被赶走,中途被冻死在奶奶顶上。庄生死前给妙香留书一封,叫她到山西老家找他父母,并承认妙香遗腹子是他的后代。妙香怕庄生死后“挨饿受冻”,每天取土填坟,托钵求食,坟越填越高,以致周围几里路之外都能看见。后来妙香为感念庄生的情谊离开家乡去了山西,生下孩子不久之后也死去了。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都会从西北飞来,绕庄生坟上咕咕叫几天就飞走,人们都说这只白鸽就是妙香所化。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庄生的真诚和勇敢,妙香的坚强与痴情,但是世俗不允许他们相爱。当地的老百姓口耳相传这个故事以表达对这对恋人相爱而不能的同情,对清规戒律压抑人性的不满。他们为这段爱情故事蒙上了一层凄美动人的浪漫面纱,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美好爱情与婚姻自由的希冀。其次这个爱情故事也表现了一定的门第思想,庄生出身书香世家,寻仙未果才沦落于此,妙香虽为女尼,却曾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他们在相互照顾与陪伴中产生爱情,以相互赠诗来交流感情表达爱意,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被命运作弄的爱情更具悲剧色彩。 灌云县民间故事初探(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