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续齐谐记》“志怪之事”的描写艺术(2)

时间:2020-11-05 11:38来源:毕业论文
2、节令习俗传说故事 这类故事讲述中国各种习俗节日的由来,一般借用鬼神或者历史人物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可信性,以求表现出人民群众的某种意愿,

2、节令习俗传说故事

这类故事讲述中国各种习俗节日的由来,一般借用鬼神或者历史人物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可信性,以求表现出人民群众的某种意愿,计有《五花丝粽》、《明眼袋》、《九日登高》、《上巳曲水》、《七夕织女》和《白膏粥》六篇。这类故事文字简洁,篇幅短小凝练。《五花丝粽》记端午节粽子的由来,《九日登高》讲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饮菊花酒避灾的来历,《明眼袋》写八月旦做明眼袋可以明目,《七夕织女》写织女牛郎相会,《上巳曲水》说的是三月三曲水节的由来,《白膏粥》记民间正月十五吃白膏粥祭蚕神的风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花丝粽》、《九日登高》两篇。《五花丝粽》讲的是屈原无月五日投水汨罗江后,后人每年都会用竹筒装米饭投入水中来祭奠他,但食物多被蛟龙所食,屈原显灵告诫世人要用蛟龙最怕的楝叶五花线包裹。此风俗源起于汉建武中,梁时已是遗风了,由此可见端午节做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九日登高》只有百余字,讲的是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一日费长房告诉他,他的家乡将有灾祸,只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并登到高处才能避灾。故事虽没有其他版本写的那样曲折精彩,但有板有眼、有名有姓,给人切实可信之感。这些故事的价值,不在于其真实性,而是通过它与历史传闻、社会人事的联系,构思出有思想、有情节的小说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审美情趣。

3、鬼神故事

作者借用各种鬼怪或者天神,创造一个奇幻的故事情节,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或者宗教信仰,计有《清溪庙神》、《燕墓斑狸》、《华阴黄雀》、《梅溪石磨》四篇,其中最为杰出的要数《清溪庙神》。《清溪神庙》是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清溪庙中的神姑耐不住神庙里的孤独寂寞,想到人间去寻找爱情,表露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思想情感。惆怅思归的赵文韶因一曲《草生盘石》音韵清畅,甚是哀怨,又深会女心,引得清溪庙神女姑的青睐。《草生盘石》表达“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的欢爱之情,神姑以“何意相空守,坐待繁霜落”答之,乃是其及时行乐的表白,一首哀怨的歌声把两个孤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神姑的感情早已超脱神的范畴,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反面表达了封建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强烈渴望和深切向往。故事的写法自然,句句写情,语言清丽俊美,形神兼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也不外乎二人“相伫燕寝”,“四更别去”了。另一鬼神名作是取材于《搜神记》的《燕墓斑狸》,古墓一斑狸幻化成书生想要拜见司空张华,千年老木相劝无用,抱怨道书生此去害人害己,结果不出千年老木所料,反映出古人对前因后事直之说的推崇。

4、佛教故事

此类只有《阳羡书生》一篇。南北朝时,佛教大盛,佛经被大量翻译过来,《阳羡书生》即是根据佛经《旧杂譬喻经》中梵志吐壶的故事改编而来,将道人换成书生,情节更加奇诡曲折,奇幻迷人。阳羡许彦在山中遇一书生,能入鹅笼,笼不变大,人不变小,超出常理,在文中却真实可信。又能口吐铜奁子,里面都是佳肴美酒,器具皆是铜器。二人畅饮,书生又吐出一妙龄女子助兴。此处已是令人惊奇,但更令人惊奇叫绝的是,女子趁书生熟睡又吐出一男子,男子又趁女子不在吐出另一女子。待书生将醒,男子将女子纳口中,女子又将男子纳口中,书生再将女子纳口中。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如此神通,作者只是静观其变的刻画,没有对事中男女的“外心”进行剖析,而是侧重展示神通的奇幻,表现了超出常人的想象力。 论《续齐谐记》“志怪之事”的描写艺术(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42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