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国的饮食特点及习惯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王夫之曾经说过,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他又俗称“吃”文化)自古便具相当的影响力。西汉时期刘向在《战国策·楚策三》中说道: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2]
其有典故: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到处游说,去往楚国时守宫门者故意刁难,让他暂住三日且所卖与他之物相当昂贵,苏秦得见楚王后相聊甚为投机,苏秦形容楚国物品时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后有成语食玉炊桂、米珠薪桂便是出于此,用于比喻物价昂贵。事实上,楚国宫廷饮食之貌,远比苏秦所见更为华丽。在楚辞《招魂》一篇中,作者仅仅用了八十九个字就为我们极力呈现出楚国宫廷饮食的盛况,内容为: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腼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若论楚人的饮食特征,稻可谓楚国大地上的最富有特征性的食材。楚国幅员辽阔,大部分板块位于中国南方的江汉流域,雨量充沛,气候较为湿润,土壤相对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这一带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楚人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稻耕农业文明十分繁盛,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曾经出土过大量的稻谷,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谷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稻谷。在1973年的春夏之际,生活于宁绍平原的居民们在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了河姆渡这个7000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考古专家们曾先后两次在第四文化层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可谓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之最(见图一);在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的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稻作的痕迹,考古鉴定为其为人工所培植的梗稻,如今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仍然有类似的稻种出现;在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文化”房屋建筑的遗址中,从红烧土块的遗迹里能够发现大量的稻壳、稻草等印记,其陶器中也发现了与河姆渡文化相似的夹炭陶(其原料为稻谷制成的羼和料)。稻在楚人的日常饮食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形容楚国为: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3]
《史记·大宛列传》也有提到:
其俗土著耕田,田有稻麦,有蒲陶酒……[4]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也如是描述: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5]
楚辞《招魂》看楚国饮食文化(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