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楚简帛书看屈原的哲学思想(3)

时间:2020-12-07 19:36来源:毕业论文
然而道是如何创生宇宙万物的呢?这在今本《老子》中有明确的论述: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

然而道是如何创生宇宙万物的呢?这在今本《老子》中有明确的论述: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有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

其中不去,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本章在开篇论述的是道和德的关系。无人不知,老子《道德经》是由《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组成,传世本的《道德经》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这是一种编排。另外一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高亨先生认为《德经》与《道经》的前后安排不是简单的版本问题,而是作者的思想意图在里面。道家对书中的宇宙论和本体论极为看中,同时又认为德从属于道,所以以《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属道家传本。对于另一种编排,陈鼓应先生认为这是道法家传本。因为当时道法家对书中的政治论与人生论十分看重,使得道开始向社会性靠拢,所以把《德经》放在前面。

虽然道是形而上的,恍恍惚惚,但是他并非不可预知,道在社会人生上的反映就是德,有精有信。同时德又是随着道的变化而变化,道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但是,此章的重点仍然是论道。这里说道在创生宇宙万物时是一种恍惚的状态,这种“惚恍恍惚”的状态所表述的是一种超越宇宙物质的“非物质态”,而且与精神和物质有密切相关所以恍惚的状态包括精神本原,“也可称原始基因”。[4](112)道作为宇宙万物创生的本原,那种创生时恍惚的状态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和未知性。人在探求真理与未来的过程中,就是这种恍恍惚惚的状态,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越是无法控制。

道除了创生万物的功能之外还有作为宇宙循环的主体。《老子》的第六章:“反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和第三章:“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员员,各复其根。”清晰的说明了天道的循环运动。它们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源于自然,具有自然的特质。“从价值本体意义上是说道体‘性’自然,道体之自然是通过现实世界,人伦社会之存在状态表征出来”[5](213)也就是说老子想要通过研究宇宙的本原来发现人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这一过程中从宇宙观的角度来审视人生。道的本性是自然,人的本性在老子看来也是自然,自然是道与人的共同本性,自然是人与道的连接点,由自然想到人事,再由人事想到自然,这本身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自然与人事可以说是老子天人之际的一种哲学观念。这种观念具有整体性,将宇宙万事万物都联系在一起,使宇宙这个整体得到和谐,有良好的运行秩序。

二 楚简《老子》与《太一生水》的联系

对于《太一生水》的具体创作时间仍然是一个迷。丁四新先生认为,根据郭店楚墓的下葬时间可知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篇的抄写时间为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即战国中期偏晚。由此推算它的成文时间大约为战国中期,公元350年前后。在它的成文年代正是各个学派的传承时期,它在文中也可能或多或少的含有儒家,道家学派的思想。

《太一生水》是郭店楚简中一篇重要的道家文献。[6]但是出土的竹简上并没有明确标注出作者的名字,而学界普遍认同李学勤先生的观点认为是老子的学生关尹一派,郭沂先生也表示认同 ,并指出“因为关尹生活的年代与郭店楚简成书时代的下限实在太吻合了”。[2](534)作为道家的文献之一 ,有学者指出“《太一生水》最初可能是与《老子》丙组编为一卷。”[1](212-222)著作者究竟是谁,该文是否是《老子》中的一部分,本文暂且搁置不谈,只需明确的是《太一生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并与《老子》存在联系即可。 从楚简帛书看屈原的哲学思想(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595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