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中一共用了24个中药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收到信后,范如玉十分感动,也以药名回书一封:“槟郎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信中也用了中药名16种,以此表达了对丈夫浓浓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其妻对中药和词也十分了解,是个博学的才女。
(二)善解人意的小妾形象
古人是男子地位比女子高,因而常常是妾室众多,辛弃疾除了他的妻子范氏,辛弃疾还有别的侍妾。正妻就像皇后一样负责辛弃疾后宫的秩序,而小妾就要负责逗丈夫开心,因而就要比妻子更要理解辛弃疾所想,也更能善解人意。元人陶宗仪说:“田田、钱钱,辛弃疾二妾也。皆因有其姓而名之,皆善笔札,常代辛弃疾答尺牍。”由此可见,辛弃疾的这两位小妾,有点像今天的“小秘”,既是红颜知己,又能替他处理日常事务。古人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辛弃疾的小妾居然能代辛弃疾答尺牍,由此可知,辛弃疾的小妾是十分得了解辛弃疾,知道他心中所想,不然也不可能“常代其答尺牍”。辛弃疾的小妾不仅识文断字,还擅歌舞。《好事近》中有“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这让我们知晓辛弃疾的小妾不仅会替辛弃疾“办公”还会吹笛子。辛弃疾的朋友杨炎正也在《鹊桥仙·寿稼轩》中,将辛弃疾的生活有了这样的描述:“筑成台榭,种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不知谁为带湖仙,收拾尽、壶天风露。闲中得,酒中得趣,只恐天还也妒。青山纵买万千重,遮不断、诏书来路。”。这写出了辛弃疾生活的悠闲,侧面表现出辛弃疾的日常事务由小妾解决和杨炎正对辛弃疾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他的善解人意、能歌善舞的小妾的赞美。辛弃疾在词中也有说到自己酒醉之后的情形:“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清平乐·此身长健》[1](p167))一个“料”字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小妾的信任,或者说,以前辛弃疾醉时,小妾都是争相搀扶他。由此可知辛弃疾对小妾的十分信任,而这信任则是来自于小妾的善解人意。
(三)欢场卖笑的歌妓形象
宋代的各级制度,大多是沿袭唐制。分为官妓、家妓和私妓。辛弃疾是风流倜傥之人,他也有文人所共有的兴趣——喜欢欣赏歌妓的舞蹈和歌唱。他从过军,做过将军,接触过军妓,也做过抚使县官,自然也养过家妓,至于私妓,文人之间的交往与宴席自然也就遇到了。因而,辛弃疾与歌妓接触的比较多,在辛弃疾的词中有95首左右的词都是描写歌妓的,从这些词中就能看出宋代的歌妓形象。文献综述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满江红-中秋寄远》[1](p44))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这时他29岁,在建康即南京任通判,与其家人分别已有6年。这首词是辛弃疾应邀参加晚宴,在欣赏歌妓舞蹈时,有感而为写的。词人虽然很喜欢宴会上这个唱歌跳舞的歌妓,与她聊得很开心,但军营不能有女人的存在,这个歌妓在表演完之后必须离开,所以词人很想念她,但歌妓无情,或者说她见识的太多,没有像词人一样珍惜这段情。歌妓只是唱完、跳完就离开,丝毫没有因与辛弃疾相处愉快而为其停留。辛弃疾由眼前的离去佳人想到令自己牵挂的远人,便不由自主的发出叹息。这叹息中虽然有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不同的是,他叹的是情人间的不圆满。 浅析辛弃疾婉约词中的女性形象(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