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对重要人物的塑造都十分生动形象。例如他这样写道:“一天早晨,在天气十分寒冷,她“芦柴棒”严重感冒发烧而躺在床上不能动,她很机智的把身体‘挪到房间的一角,并且蜷缩成一团’,尽可能的不占用屋子里面的空间。当资本家走过来时,她病的无法说话,只好‘用手比划着手势,意思自己身体没力气,请求同情和可怜’。然而,她竟遭到脚踢和冷水泼,被人用水这出人意料的一泼,突然跳起身来了。”在这里,作者通过芦柴棒在特殊情况下所独有的一系列动作,把她的心里活动刻画的淋漓尽致:她深知自己躺的地方是大家吃粥的场所,所以将身体“移”到房角,并“缩”作一团;她深知这里没有生病躺着的先例,所以当操生杀之权的“打杂的”走过来时,她就“做手势”,请求宽恕。这些行动说明,她虽病魔缠身,但神智清楚,没有忘记工房里的“规矩”。她在意外的强烈刺激下“跳”起来的动作则说明她在暴徒的摧残下失去理智,身不由己了。文章“描写人物,寓‘神’于‘形’ 以‘形’传‘神’,绝妙境地。”[3](P95—P97)
又如文中写道:“看着这通过‘饲养”小姑娘来盈利的罪恶而野蛮的雇佣方式,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在河边看到的渔民养墨鸭来捉鱼的情景。”这里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包身工的工作是被逼迫的,是完全没有自由的工作。喂养动物才叫“饲养”,这里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在资本家眼里,工人只和动物一样了,像动物一般“饲养”这些小姑娘,从而谋取最大的利益。“通过包身工和墨鸭的比较,可以看出包身工和墨鸭之间是何等的相似,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哀愁,没有人在乎她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她们只是一群会劳动的工具,带工老板动物般词养着她们,使她们甘愿接受非人的待遇,成为麻木的机器。墨鸭捕鱼来养活渔民,包身工工作来养活资本家,渔民对墨鸭都如同朋友,但是资本家对于包身工只有剥削和虐待,连人的本性都没有。”[4](P64)将包身工饱受资本家压迫和虐待的生活场景完整展现出来,揭露十分残酷和非人待遇的包身工制度。文献综述
本文中有很多环境气氛的渲染。通过环境的渲染来推想出包身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的具体感受和痛苦心情。如,“没有影子和线条的晨光胆怯地显现出来”,文字不多,但渲染的气氛十分强烈,不但形象地描绘了工房里暗淡的晨景,而且有力地烘托出包身工阴沉、凄楚、胆怯的心境。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包身工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做工时的切身感受,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内心深处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表面看来,作者只是在如实地描写包身工的悲惨命运,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作者的笔下,仿佛不是墨,而是血和泪,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和巨大的关怀,表达作者对当代帝国zhuyi的憎恨,对当代官僚zhuyi者的深恶痛绝。这种深沉含蓄的抒情笔调,使包身工形象深入人心。
(三)《包身工》叙述的典型性
“报告文学通过典型的场面和典型的人物反映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情况,典型性的场面和典型人物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键典型场景和人物的选取能都深入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内容。”[5](P42—P43)在《包身工》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叙述了很多具有典型性的场面与人物。
在典型的场面方面,选取吃饭的场景,例如开饭的情景:“女工们像蜜蜂一般去抢着吃,但是每人只盛了一碗,饿的都迫不及待歪着头用舌头舐着碗边缘外的粥汁”;吃的食物:“用较少籼米、锅巴、碎米和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煮成的‘粥’,即使这样在擦地板、洗马桶的日子也没有,只能挨饿……”通过开饭的情景和食物的描写,生动形象表现出女奴们的饥饿难忍,食物薄粥之少,以及包工头对包身工的残忍。 夏衍报告文学对当代报告文学的启示与促进(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7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