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众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关系 上文中对大众文化和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阐述,可以看出两个概念不是相互独立
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众文化概念界定一定程度上包含于语文课程资源, 例如它本身如一些舆论观点本身可以是素材性资源,同时某些大众文化内容如时效性较短 的流行文化又可以是条件性资源;大众文化大多时候属于校外资源,却又可以通过有选择 性地转化为校内资源。从这种角度,大众文化由于其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和丰富多彩的内
容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重要信息来源,经过有目的有选择地加工转化,完全有理由成为语 文课程资源,使得语文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新一轮语文课改也对语文教育更加接轨生活提出要求,新课标在课程目标 中提出: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1]。各种媒 体资源内容均可用于开发课程。新课标中提出:“课本中要求显示时代特色和当代观念, 着眼文化多样性,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三观。”[2]要求中尊重文化多样性、现代文化和现代意 识代指的即是大众文化最显著的几个特点,也就是要求了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时,要注 重学生日常中对文化的喜好,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辨别改进,使之发挥其隐含的价值, 大众文化将作为一种新兴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来源。将会使语文教育对学生显得更加“接地 气”,并使之对语文教育的内容更加容易感同身受透彻理解,加强语文教育效果。
时代发展,教育先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是我国的基础 教育存在一些旷日已久的问题亟需解决:比如过于重课堂教育,不同学科差别重视,教学 内容一味追求难度,课程设计复杂冗赘,把偏颇冷门知识当特色,教学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等。由此而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必将把深度开发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教育作为 社会活动的一种,自古以来代表的是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3],不是仅仅满足于 当前的教育理念,而是追求教育的与时俱进,追求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要求转变之前 内容繁琐复杂、脱离时代的状况,加强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在理论 开创了很多先进和丰富的实践意义。而且在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尤其 是年轻人的生活。因此,应该着重将大众文化通过转化为课程资源进行大力开发,这样才 能使学生正确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充分资源利用为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青少年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他们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时,也最为容易被大众文化 渗透。且不论大众文化是否由人们意愿主动接受,年轻人已经潜移默化中受到其产生的影 响。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阅读经典书籍,却通过电视和电影来了解,文献综述
甚至部分学生通过摘录歌词或广告词用于写作文。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大众文化具有潜移
默化的影响,并涉及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高度,面对这些所需要的不是逃避现实, 相反,而是正确地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在教育层面,干脆忽略不闻不问甚至排斥大众文 化是错误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些值得发扬的大众文化纳入课程,并让学生接受这 样大众文化的教育。将大众文化视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锻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 趣,使之积极服务于语文教育。
大众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