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求学的哈姆雷特得知丹麦国王突然离世的消息,那国王不是别人,正是哈姆雷特自己的父亲。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参加父亲葬礼时,发现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刚刚去世一个月后便与刚刚获得王位的叔父克劳狄斯成婚。父亲突然离世,母亲改嫁叔父,这样的打击让他措手不及,王子开始对自己不幸命运产生了怀疑。就在王子迷茫的这段日子中,他从霍拉旭口中听闻了让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消息——霍拉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灵魂还在。抱着怀疑的态度,他按照霍拉旭所讲,在某一夜站岗时真的看到了自己父王的灵魂,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从父王灵魂口中他才得知真相,自己的父王竟然是被娶了自己母亲的叔父所杀害。可是王子在关键时刻竟然怀疑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无比悲痛。在剧中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愈发激烈,他在面对困难时的艰难抉择反映出内心无比痛苦的挣扎。为了打消自己心中的疑惑,王子让宫廷戏班按照自己的吩咐并且当着叔父克劳狄斯面前上演一部谋杀公爵的戏剧,当叔父看到戏剧吓得惊慌失措时,哈姆雷特才认定了杀死自己父王的那个凶手就是叔父克劳狄斯,他也才肯定了父王灵魂所说的一切,并决定要为自己的父王复仇。王子的一系列举动让克劳狄斯惊恐万分,他竟然还要杀了哈姆雷特以绝后患。王子逃回丹麦脱离毒手,在复仇的过程中自己的母亲误喝下了叔父给自己准备的毒酒死去,自己心爱的奥菲莉亚也自杀离世。故事的最后王子尽管杀了克劳狄斯完成了替父报仇的愿望,可是他自己却中了叔父的诡计,死于雷欧提斯的毒剑之下。莎翁对主角王子的内心世界细节刻画十分细腻,也十分真实,“是活着还是死去”简单几个字就体现了王子内心强烈的斗争画面。“To be or not to be.” 放佛我们能看到王子那忧郁的面庞。相比《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就不仅是表面的的忠奸矛盾,作者对王子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描写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文献综述
二、 复仇主角的敌我力量对比
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这部剧中复仇主角赵武——他的背后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去帮助他,为他铲平复仇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哈姆雷特》中的王子自己就是复仇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虽然有坚定的复仇斗志,但他缺少支撑他完成复仇计划的力量支持,王子孤身一人与叔父克劳狄斯对抗时,他显得无比弱小,更能烘托出王子的悲剧形象。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的主人公往往由大英雄来担当。类似王子的这类完美人物形象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承受着超越凡人的痛苦,在曲折中与不公的命运殊死抗争,可是总是会走向毁灭。
《赵氏孤儿》中,如果没有将军韩厥深明大义放走襁褓中的赵武,没有公孙杵臼用自己的性命掩护赵孤,没有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与赵武交换,那赵武——这个襁褓中的肉胎连长大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是复仇了。如此多的忠义之士,他们前赴后继,一个个都是忠肝义胆视死如归,为了保住赵武他们肝脑涂地,把赵武视为自家的血脉用生命去保护。忠义之士们舍生取义,构成了故事中的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情戏份。在整个复仇过程中,赵武一直有那些披肝沥胆的忠义之士为他披荆斩棘,赵孤最终也只是担当了那棵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说赵武是《赵氏孤儿》这棵大树的主干,那戏中忠肝义胆的忠烈们就是这颗大树的枝干,正是有了这些枝干,这部剧才能枝繁叶茂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由此可见,《赵氏孤儿》中的赵武是由一个团队支撑着他去对抗奸佞屠岸贾。是两大势力正邪不两立的对抗,作为复仇主角的赵武只是最终的执行者罢了,作为这个一锤定音的人,赵孤的背后已经有人为他铺平了复仇的道路。再对比哈姆雷特是王子,他是“朝士之双眼,学者之口舌,军人之利刃,国家所瞩望,他是举世瞩目的中心。”[2](P.811)他是完美的,是崇高的,就连他的仇人叔父克劳狄斯都承认哈姆雷特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可是王子在复仇道路一直是孤军奋战。王子在得知父亲亡故,母亲改嫁这一重大变故时,他失去了原有的果敢坚毅,反而变得多疑。他怀疑一切,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即使面对他最好的朋友霍拉旭,王子依然是保持怀疑,守口如瓶。戏中,王子一直犹豫自己是否要对自己的叔父复仇,虽然父亲鬼魂的话让他知道了谁是杀父凶手,但是王子多疑,孤独的性格是动摇他实施复仇计划的重要原因。在当他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叔父时,他显得势单力薄,他宁愿自己面对复仇路上的枪林弹雨,也没有寻找外来力量的支持。也正是由于这种敌我势力的悬殊对比,才衬托出王子悲情主人公的悲剧色彩。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中西方复仇题材文学对比《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为例(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