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王安忆小说中的“是……(的)”结构以《桃之夭夭》和《香港的情与爱》为例

时间:2021-09-12 20:36来源:毕业论文
“是……(的)”结构在王安忆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的)”结构的判断作用、强调功能是形成王安忆小说中抽象化语言和论说体语言的重要原因,进而形成了王安忆独有

摘  要:“是……(的)”结构在王安忆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的)”结构的判断作用、强调功能是形成王安忆小说中抽象化语言和论说体语言的重要原因,进而形成了王安忆独有的“王安忆式的语言”。习惯性地使用“是……(的)”结构凸显一定的语言暗示、文风暗码是王安忆的语言风格。71877

毕业论文关键词:“是……(的)”结构;强调功能;王安忆式语言

Abstract: We can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shi。。。。。。 (de)" structure in Wang Anyi's novel is very high,the function of judgment and stress of "shi。。。。。。 (de)" is the major reason to make up the unfamiliarity of language and the argumentative language in Wang Anyi's novel,then formed "Wang Anyi's language"。Used to employ "shi。。。。。。 (de)" structure to highlight certain language is Wang Anyi's language style。

Key words:“Shi。。。。。。 (de) ”structure; Stress function;Wang Anyi's language

汉语中经常使用“是……(的)”结构,口语中常用,书面语中也经常出现。笔者在阅读、整理王安忆小说时,不仅被她小说的艺术形象所感动,而且被她的语言魅力所折服。王安忆在《文艺报》的访谈中说,“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3]基于作者这样的启迪,再去重新阅读王安忆的许多小说,猛然发现“是……(的)”结构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进而对探究一下“是……(的)”结构所体现的艺术特征有了浓厚的兴趣。本文例句主要来源于《桃之夭夭》和《香港的情与爱》。论文网

一、王安忆小说语言研究综述

小鲍庄时期王安忆将具体化的语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在那之后,90年代开始,王安忆一直在探索不同的语言风格。正如王德威所说,“王安忆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未尝不就是她新风格的开始”。[4] 王安忆也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她要虚拟小说中的“语言建筑”。在一些访谈、杂志、讲稿等中,也可以发现她对于小说语言的极其看重。但是针对王安忆的小说评论有很多,对其小说语言的研究却不多。CNKI搜索主题为“王安忆小说语言”的论文,从1990 到2000年之间有4篇,从2000到2010年之间有15篇,2010年至今有2篇。本文将对1990年以来至今,王安忆小说语言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一番梳理。

抽象化语言。1992年时,吴义勤最先敏锐的洞察到“三恋”之后王安忆开始以全新的文体势态创作,他认为王安忆的小说有玩弄叙述的色彩,语言中有许多作者自身的主观思辨。1996年王安忆在《漂泊的语言》中对自己小说语言的总结时,提出了“抽象化的语言”这一概念,她认为抽象化的语言带有时代感、不具有任何色彩,最质朴的语言便是最抽象的语言。有了作者的这番引导,许多研究者开始将“抽象化语言”作为研究王安忆小说语言艺术的重点,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白朝霞。白朝霞认为《长恨歌》最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而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等特征是形成抽象化语言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李鲁平认为王安忆以陌生化和游离的语言,让读者有一种抽象和反语言习惯的感觉,从而构建一个语言的世界。

论说体语言。“论说体”这一概念是侯书芸从王德威对王安忆小说语言风格的评论中借鉴来的。[5]她认为王安忆小说的语言风格有论说体的味道,王安忆的话语密布在文本中,读者看到的往往已经是作者议论、解释加工过的文字,小说中具有浓厚的主观气息。陈思和认为“繁复的比喻和过于抽象的议论,都使她的叙事语言脱离活生生的人间烟火,甚至全然排斥了作品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语言成了任灵魂存放的精神通道”。[6] 王安忆小说中的“是……(的)”结构以《桃之夭夭》和《香港的情与爱》为例: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16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