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马,这个可怜的孩子,他从富裕的江南过继到贫穷落后的苏北的邱二爷家。在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那么小,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自己生活的熟悉的土地,来到陌生的地方,就连和人们交流都有困难,而且因为自己的语言不通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没上几天学就辍学去放羊了,细马独自承受着孤独。本来细马能够有回去的机会,但看着年迈的邱二爷和邱二妈,以及邱二爷家突遇洪灾,房屋受损,细马决定留下来陪着邱家一起面对苦难。但苦难总是像影子似的跟随,邱二爷得了绝症,还没等到春季就离开了人世,苦难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少年稚嫩的肩膀上。即使这样,苦难还在继续降临在这个少年身上,邱二妈精神出了问题,细马唯一的一个亲人也病了,但是细马并没有向苦难低头,而是勇敢地面对,带着邱二妈治病。桑桑一家的照顾让细马感到特别温暖,给了他面对苦难的信心,并且凭着自己精明的头脑,卖树买羊,羊在生羊,很快羊群的队伍壮大了,他给邱二妈盖新房子的梦想也更接近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细马在面对接二连三的苦难时,他依然勇敢、坚强的面对苦难。苦难背后折射出的是崇高的精神,是顽强的生命力的复苏 。“读曹文轩的作品,让我们珍视苦难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孩子通过阅读获得这种财富,是一个作家给社会最大的贡献。”[2]
二、从苦难走向成长
人的成长,人类的成长,都离不开苦难。在曹文轩的《草房子》中,苦难于孩子们的成长相依相伴,苦难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体悟,苦难让少年们加速成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克服一个个苦难。
杜小康,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小孩,从小就与油麻地的小孩不一样,有着城市孩子的气息。经过家道中落,负债累累,苦难接二连三,杜小康逐渐成熟,在苦难的磨砺下成长的飞快,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这份责任。灾难没有让杜小康一蹶不正,而是能够成长起来,精神境界逐步提高,让杜小康收获了心灵的成长,迅速长大。因为此时的杜小康为了生存,即使面对苦难,避免了彻底的堕落,从容不迫的走向前方。此时,杜小康内心变得强大而坚强,在“风雨”中能够继续前进。一个少年在家庭变故中逐渐精神逐渐成长,能够坚强的面对灾难不再躲避,这是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中主人公在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遭遇,但是他们都能够在苦难中逐渐成长,坚强的面对苦难。少年无一例外的都走向自立、自强、自信。
苦难,伴随着成长,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感受。我们看似简单的事情,但对于过于年幼的他们却是一种苦难,也因经历了苦难,他们能够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的真理。《草房子》中的陆鹤因为自己拥有一颗光滑的秃脑袋,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和嬉戏。一开始,陆鹤毫不在意自己秃头,反而觉得自己与别人有所不同,也很乐意通过自己的光头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通常都是让别人摸自己的光头从而获得橡皮之类的东西。但随着陆鹤年纪的增长,他开始变得敏感起来,不会再让别人摸自己的光头,他对自己的光头开始在意了,他感到自卑,觉得人们都在嘲笑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他想尽办法去遮住他的光头。于是他的父亲给了他一顶白色的帽子,这顶帽子,很白,让人眼睛都闪耀,这另许多同学开始羡慕他的帽子,为他暂时赢得了心灵的自尊,但他没想到连帽子一起又被同学们捉弄了,陆鹤陷入了极大的自卑中,自尊心被扫在地上。于是陆鹤开始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秃子又怎样。他的心中开始了抵触的情绪,开始了他的“破害性”的反抗:在汇操比赛中突然将帽子抛向空中,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引起了喧闹与骚动,致使学校汇操操比赛失利,丢去了连续两届冠军的帽子。陆鹤向人们对他的嘲笑和侮辱进行报复,让学校和班级受辱,最终得来的结果就是全班同学的孤立。绝望着,尊严荡然无存,孤独袭来,让人心生怜悯,陆鹤暂时将自己的自尊放下,回归集体。在春节文艺汇演中,扮演了一个同学们都不愿意扮演的角色——一个又丑又恶的汉奸秃子,并且陆鹤将这个角色饰演的活灵活现,人们沉浸在他饰演的角色中。汇演结束后,陆鹤来到河边大声的哭了,好多孩子也被陆鹤感动的也哭了。作者在“秃鹤”部分的最后揭示了这一道理:“秃鹤”从破坏性的对抗,学会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融合。可见,陆鹤在苦难中逐渐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曹文轩《草房子》的悲悯情怀(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