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牡丹亭》新论以《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为参照(2)

时间:2021-10-23 20:27来源:毕业论文
《话本》中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原广东南雄府尹,两人家世相当,门当户对,在后文中二人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便缔结婚姻,也在情理之中。而《牡丹亭》中

《话本》中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原广东南雄府尹,两人家世相当,门当户对,在后文中二人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便缔结婚姻,也在情理之中。而《牡丹亭》中杜宝不仅是个“西蜀名儒,南安太守”,更加官进爵“升安抚使,镇守淮扬”,安抚使是宋代管制,安抚使主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大事,可见杜宝在《牡丹亭》中成为声势煊赫的封建大僚,这就为柳杜二人的自由结合设置了更大的阻碍,加上了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的镣铐,突显汤显祖欲表达的以情抗礼的主题。并且柳梦梅作为饱读诗书的书生,受到了很深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应该深谙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对于他们这些知识分子来说,一举一动都会被世人注视,应该比常人更通情达理,更能克制自己、安守本分,所以通过这一处改动,使得加在柳梦梅身上的忤逆封建观念的罪名就更重,而柳梦梅越是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越是表现出那个时代不能容忍的进步爱情观念的争取,越不能为世人容忍,越突显出“以情抗礼”的主题。杜丽娘一梦而深陷情网,香消玉殒,后又以情为信念,在阴间与判官据理力争,得以复生,在人间之后为使自己自由结合的婚姻得到认可,不惜抛头露面走上金銮殿,大声呼告。柳梦梅更是从最初的梦开始便对杜丽娘忠贞不渝,当杜丽娘告知她已死去,是一缕魂魄时,他对此深信不疑,顶住压力开棺救人,杜丽娘还魂之后,不负所托,经受杜宝的严刑拷打,在金銮殿上与杜宝及众人对峙,完全不顾封建家长对他所持有的偏见。因而柳梦梅身份的改变是汤显祖为突显其“以情抗礼”主题内蕴所精心设计的,是作者勇于冲破封建藩篱,“至情”观念的进一步体现。

二  由幻境至现实的戏剧安排:突显柳梦梅反抗礼教的重要使命

   《话本》将杜丽娘所处的时代,她的家庭,她一生的遭际娓娓道来,它写到父亲杜宝任广东南雄府尹,有个女儿杜丽娘,聪明伶俐,靡不知晓,入园赏春,少女春心开始萌动,后在梦中与一书生两情和合,因此情在现实生活中无处诉求,一梦而亡,死前给自己留下小像,再写到她病逝,再写到柳梦梅拾到画,开棺之后大团圆。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比较完整的,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前一个叫生前,后一个叫魂游。可是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魂游这部分相较于前一个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并且有种不了了之的感觉,汤显祖对此作了许多有特色、精彩的改编,如构造了《冥判》、《魂游》、《幽媾》、《冥誓》这样的场次,使得生前这部分和魂游这部分得到大致的平衡,使得情节更加扣人心弦,把杜丽娘的生死之情表现的更为充分。不仅如此,《牡丹亭》中作者还编写了婚走这三部分。第二部分魂游始终都是不现实的,杜丽娘在阴间不受人间世俗的束缚,可是还魂之后回到人间,所以必然要从幻境回到现实,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因而戏便有必要接着向下写。我们大致数一数目录,便可以发现作者从第三十六出《回生》到最后一出五十五出《圆驾》,总共二十出写了婚走这一部分,用了比生前这部分还多的笔墨,作者的深意何在?作者为什么不像很多当代改本一样将戏剧直接结束于《回生》一出呢?我想既然这部分回归了现实,那么作者 应该是想在这一出中找寻或者表达他在前两出中设置的问题——自由结合的爱情不能得到封建社会的认可的目的和答案,或许这部分才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核心思想。文献综述

在《婚走》这部分,柳对杜说:“姐姐,俺地窟里扶卿做玉真。便好今宵成配偶。”而杜丽娘却回他:“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说:“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一改在阴曹地府的大胆决绝,还魂后反倒注重起这些“实礼”,并且嘱托柳梦梅去告知父亲自己还魂和结亲的事,之后的故事便围绕柳梦梅的行踪展开,因此第三部分婚走的使命主要是由柳梦梅负责完成,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婚走呢,作者又想要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什么思想呢,我们接着向下分析。 《牡丹亭》新论以《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为参照(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35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