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品中有三种常见的苏州意象,小巷是第一种。苏州的小巷跟北京的四合院一样,是极具地方代表性和地域人文气息的建筑。
苏州巷弄最窄的,只可两人侧着身子而过;宽的也不过勉强开进面包车。这种小而沉淀着深厚内蕴的小巷,范小青是最为熟悉的。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苏州小巷,比如永安巷、石皮巷等,范小青的作品有很多是直接以小巷为背景的故事,她不惜大量的笔墨来介绍小巷的名字由来、历史演变等等,有的甚至直接以小巷的名称来命名,如她的短篇小说集《鹰扬巷》。范小青曾这样描绘苏州这座古城:“从前,在平常的日子里,一个人在苏州的小巷里随便走走,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咽。”[1]在这悠长又寂寥的小巷中,范小青便以这种平淡的笔调勾勒出苏州市民骨子里的内秀与骄傲。一个没有文化含量的作品是没有厚度的,范小青将她对吴文化的深沉的爱寄托在苏州古巷上。她的小说读来没有那种大起大落之感,有的只是在小巷子里过日子似的恬淡,可是范小青的小说并不是无味的凉白开,城市拆迁这种社会热点也发生在苏州古巷里,但小巷凭借它那巨大的包容力内化这些外局的动荡,保持着自己的那份独特,实属难得。一口老井、一株古树、一条老街,一条小巷, 构成范小青眼中的古城,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扑面而来一种雅俗共生的气息。
那么第二种就属苏州园林了。苏州园林并不是范小青史无前例的精选的苏州意象,它曾出现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在范小青眼里,苏州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都那么极其自然又和谐的融为了一体,使其中的花草树木等能衍生出无限的意境。而范小青没有大写特写苏州园林举世闻名的建筑艺术,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去介绍园林的历史由来及其演变,她将视角放到了城市改造这一方面。将古园林跟现代改造相结合,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自然引出园林的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但她也总有办法将人物置于城市改造的漩涡中,去表现苏州人的喜怒哀乐,这样一下子就丰富充实了园林的审美意象。在她的长篇小说《城市表情》中,小说中的南州其实就是范小青生活的苏州,南州的城市改造与规划是小说的线索,牵扯着政府官员、商业大亨、媒体记者、书香文人、底层市民等社会各色人物。南州的象征——豆粉园的拆与改,每个人都有话要说。锦绣路的拆迁,南州戏曲的传承与发扬,南州古建筑构件的门窗的去留,仿佛不再是上层人物一场会议可以决定的,它关联着每家每户的命运,就算是一个拾荒者,都有对园林保护的发言权。在这场改造过程中,没有大打出手的场面,有的只是各层人士的智慧碰撞,而他们都是出于对南州发展的考虑,小而古老的城市,人物都显的那么可爱,也弥漫着文化失落的哀伤。作家借他们的口传达着作家对苏州园林的特有的情愫。在范小青笔下,姑苏园林不单单只是具有独特艺术的建筑,更是姑苏古城文化的象征。园林的改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浪潮冲击中的生存问题,作家借这么一个古典的意象讨论着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文献综述
范小青不仅选择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小巷、老宅、园林等意象,她还选择了具有苏州文化底蕴的意象——戏曲。说起戏曲,作家们都不陌生,我国的国粹——京剧,也常常是作家们创作的素材,也是范小青作品中的第三类独特的意象。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下,范小青也不落俗套的写了几笔戏曲,与园林一样,她没有为了刻意营造作品的文学味而将戏曲从溯源地开始写到它的发展与成熟,可以说戏曲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意象,但也是范小青挑选精心挑选出来的。范小青并没有过多写戏曲对人的意义,而是让戏曲也牵涉到城市改造中去,这个沉淀淀的古文化在与当下文化潮流的冲击中如何生存,便成了范小青的关注点。在长篇小说《城市表情》中,谢北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在别人看来,他行为举止尤为奇怪,生活方式刻板原始,但他却热爱南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南曲网站——洛兰南曲网,因此结识了顾家语,两人仿佛找到了知音,大聊南曲,《元音大雅》、《绣襦记》、《游园惊梦》。。。。。。南曲成了连接两代人之间的桥梁,他们顺理成章地谈到南曲的未来,改造馨香厅,并希望人们能将南曲的内涵和韵味渗透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在范小青笔下,南曲是苏州的文化代表,是代代相传的一种遗产,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人们对新旧文化冲突的选择。本来就具有文化重量的戏曲出现在作品中就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但范小青偏偏又升华了戏曲的意象,让它更具深度。 范小青小说诗意性的文学意象和独具特色平和风格(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