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刘鹗的琴艺成就文献综述
提到淮安琴艺,从淮安琴派定能给本文提供不少论据。淮安琴派,又称淮阳琴派、山阳琴派,今天的山阳琴社便是由此发展而来。首先关于淮安琴派,需要提出的就是夏一峰先生。夏一峰,原名夏福云,江苏淮安人,是淮安琴派的集大成者。“夏一峰所传琴操,已由杨荫浏先生记谱,刊入《古琴曲汇编》第一集中,其中《良宵引》、《平沙落雁》、《渔樵问答》为乔家原谱本。”[3](P76)“乔家谱本”,这里必须要说的又有乔子衡。“他学习古琴,跟过好几位老师,其中主要的一位,名杨子镛,是画家;杨子镛的老师,名乔子衡,是开裱画店的;二人也都是淮安人。”[3](P76)清末学者王先谦《虚受堂诗存》有一首丙戌年(1886年)写于南通狼山的《杨凤朝丹山招饮狼山望海楼杨,宝宁人,余庚午乡试所得士,时知通州》诗:[3](P76)
出城十里气青苍,闭阁兼旬兴激昂。沧海浮空吹曙牖,白云招我上重冈。琴调玉涧无双手,山阳乔子衡鼓琴。酒入东坡真一肠。已遣山灵笑冠盖,更堪迎送乐声长。
诗中所述的“山阳”即是淮安府山阳县,“山阳乔子衡”也即是上述所说的淮安人乔子衡。他的女婿张侠亭在《听春如弹琴赋赠》诗中写到“弹琴我不能,听琴每有缘。妇翁乔夫子,妙技天下传。妇翁淮阴乔子衡先生,一时琴名震海内。……”[3](P77)可见乔子衡在琴艺届的影响之深,“继承了乔子衡主要琴风的传人是杨子镛。不仅如此,夏一峰、名家凌其阵、叶名珮都曾受教于杨氏门下,‘淮阳琴派’及乔子衡得以为学者所知,亦有赖于杨氏一系的发扬。”[3](P77)凌其阵是上海人,叶名佩是苏州人,都是杨子镛的高徒。由此可见,在二人做学徒之前,淮安艺人在上海已有一定的影响,更有“乔子衡在镇江以下地区教琴”[3](P75)可以说明之。
在《刘鹗日记<乙巳日记>》有:“二十一日,晴……劳泮颉来理《平沙流泉》一遍……”[1](P212)“十一日,阴……戌刻,劳泮颉来,温琴两操……”[1](P218)劳泮颉是上海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且乔子衡多在镇江以下地区教琴,影响甚广,这为刘鹗在其从劳泮颉学琴期间,受到乔子衡所代表的淮安琴艺的影响创造了可能。六月的日记中“二十五日,阴……温《平沙落雁》一曲……”[1](P247)《平沙落雁》无论是从之前的乔子衡,再到后来的夏一峰,根据“‘淮安琴派’的古琴名曲如《大学之道》、《良宵引》、《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秋塞吟》等。”[4](P52)都能得出《平沙落雁》为淮安琴派的名曲。在刘大钧《<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先生轶事》中对刘鹗演奏一事的描述(本文第三部分的引证),正是《平沙落雁》一曲。由此,淮安琴艺对刘鹗的影响便通过《平沙落雁》一曲中得到了证明。
刘鹗一生不仅是个出色的文学家,根据日本樽本照雄的《试论<老残游记>》中的总结:[1](P496)
刘铁云在执笔写《老残游记》以前,他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兹列其要点:……在淮安经营烟草生意(1884年)……在上海开设石昌书局(1887年)……集外资开发山西矿山(1897年)……
这样走南闯北的生活,让他具备了寻求更好琴师的条件。“后来到了北京,又从琴师张啸山(张瑞珊、瑞山)学琴。”[5](P60)并且在其《乙巳日记》中亦有所记载:“八月初一日,晴。午后张啸山来,云有好琴一张,佛鹤汀六琴之一也……”[1](P255)“十六日,晴。午前,学《良宵引》一段……”[1](P258)可见,刘鹗在琴艺方面的经历与兴趣是极为丰富浓厚的。也正因此他为张啸山做的《十一弦馆琴谱》的序实有见解:[1](P102) 淮安琴艺对刘鹗文学创作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