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高邮庙会与江淮水神灵崇拜研究(12)

时间:2022-01-27 21:28来源:毕业论文
江淮地区的民众对水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赖于它,当地的发展是跟它联系在一起的,恨是因为水是无偿的,总是不停地给人们带来灾祸

江淮地区的民众对水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赖于它,当地的发展是跟它联系在一起的,恨是因为水是无偿的,总是不停地给人们带来灾祸,特别是在过去人们对自然应对能力不强的情况之下,国家有意识的为了保证运道的畅通把洪水倾注到里下河地区,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淮扬运河运道贯穿江淮地区中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给民众带来了一定的“人为灾难”,即国家为保漕运制定的特殊政策所造成的水患频发。国家为了调剂运河洪水位,保证漕运的畅通,减少漫堤决口的威胁,便设置减水坝。明永乐十二年,平江伯陈瑄在里运河东堤上设置了数十座减水坝,从清康熙十九年起,国家在里运河东堤上又建造了南关坝、新坝、中坝、车逻坝、邵关坝,等到淮水盛涨的时候,通过这些水坝减泄归海。但事实上设置归海坝的目的并不是把淮河的洪水通过这五坝送到大海中,而是为了保护运堤的安全,运堤安全了,漕运的畅通就有所保障,然而只要一打开水坝洪水就倾注到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的地势是个锅底洼,因此每遇开坝便顿成泽国。康熙的吏部尚书伊桑阿就曾在奏章中写道:“每逢开放坝,里下河地区一片汪洋,民田庐舍俱遭淹没。”[2]80这种由国家为保漕运开减水闸和归海坝而给下河地区人们带来的水患是江淮中部民众所不能反抗的,只能通过对各种水神的祭祀中寻找安慰。

五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一)江淮地区水神祭祀活动中的官民互动

水神灵崇拜的特色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崇拜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杂糅着国家信仰与民间信仰在内,庙会反映出来的特色实际上还反映了几百年以来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并不清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对立与融合,而是多重的互动与多元的建构,这种官府与民间的互动与建构在江淮地区官民水神祭祀活动发展线索中得到充分体现。

江淮地区的水神祭祀活动最早从何时开始不详,但到明清时期已很普遍,以官方祭祀为主,民间祭祀为辅;清代中叶后繁荣发展,以民间祭祀为主,官方祭祀为辅。在祭祀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是两条相互交叉的线索,民间祭祀一直在延续进行,官方祭祀则时断时续。在这个时期内,不管是官府在祭祀中占主体地位还是民间的祭祀占主体地位,官民都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加入到了彼此的祭祀活动中,而这种和谐的局面正是因为官民对同一水神灵有着共同的诉求而形成的。

以江淮各地区的龙王崇拜为例,龙王崇拜一直是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神灵崇拜,古人认为龙能兴云布雨,与降雨、防旱涝有很大的关系,民间最迟自汉晋以来就有祭祀龙神求龙王显灵以祈雨的风俗活动。江淮地区的地方志记载的龙王庙几乎遍及江淮地区各州县,比如明清时期两淮盐场有龙王庙14座,阜宁有10座,全椒、宝应有7座,庐州有6座,和州、望江、盱眙有5座。除了少数龙王庙建于唐宋时期,大多数则是明清时期修建或重建。尤其是雍正下令各地方官府祭祀龙神以后,江淮地区各地对原有的龙王庙又多加修辑,有些地方则重建了龙王庙。在江淮的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种祈雨行为就是去龙王庙祭祀龙王,类似“六月迎神赛社,城乡祭祀龙神”的祭祀行为有很多,可以说龙王崇拜是江淮地区最普遍的一种信仰。从江淮地区祭祀龙王的风俗来看,祭祀龙王的活动不仅仅只是民众自发的,而是官方与民间在互相影响下共同参与的一项民俗活动。文献综述

高邮庙会与江淮水神灵崇拜研究(1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90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