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家后,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不断发生改变,他不得不被动的改了自己的姓名改写自己的人生,在他看来现实的利益相对于自己的信仰来说更重要。而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来思考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单纯的考虑眼前的利益时,杨百顺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和心灵,陷进了孤独的深渊。文献综述
杨百顺并没有用信仰来慰藉自己的内心,显然他是自私功利的,但同时他也希望能找到一个说知心话的朋友,“一个人在生活中找到知心的朋友非常的不容易,找到这个知心的朋友再说一句知心的话更加不容易。”[1]在小说发展过程中,杨百顺先是以为老裴是可以做朋友的人,关键时刻他却没有帮到自己;当他把银匠老高当成知心朋友时,却发现老高却和自己的妻子吴香香有奸情。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这两个被杨百顺当做朋友的人不仅没能沟通心灵反而背叛了自己,更是增添了杨百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作者描写的杨家也是个无情冷漠的处所,杨百顺生病时在家看羊,却为了去看罗长礼喊丧,不小心把羊弄丢,老杨痛打杨百顺的时候,哥哥杨百业和弟弟杨百利不但不劝父亲,反而站在一旁看着捂嘴偷笑。他的生活是平凡普通而坎坷艰难的,在这样的生活中,父亲兄弟没有对他表达亲情和温情,他们像没有关系的看客那样注视着杨百顺的人生。到他成长以后独自有了家庭,妻子的背叛让他重新回到生活的冷漠和孤独中,甚至唯一一个和自己“说的着”的巧玲也在寻找吴香香的途中,被人贩子拐走,这个唯一一个和杨百顺“说的着”的人也没有了。
像杨百顺这样的人在杨家庄比比皆是,他们是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一样的心灵感触,每到年底延津县城要全民闹社火,每个人在这样盛大热闹的集会中感受着新年的欢乐,这样的集体活动带动了每一个人,但社火之后,众人的狂欢到最后成为了各自的孤独,就像杨百顺一直喜欢喊丧这个职业一样,靠喊丧融入人群中去迎合大家,他的这些做法看似与众人融合一起,但这些行为透露的正是杨百顺内心的孤寂和无所适从,他无穷尽的孤独使他迷失自我,在奋力迎合众人时更显示自我的孤独。所以作者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深刻性,不仅在于像出版宣言所说的那样,表达了中国人的‘千年孤独’,比《百年孤独》还‘孤独’十倍,而且在于它表达了中国人的寻找。”[2]
他的孤独无助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这些工作他都尽全力去做的完美,可是每一次都无缘无故的要么被赶走,要么自己离开,作者给予杨百顺最多的做法是离开,这是对人生、人情和自我无奈时的表现,最后他只能孤身一人离开当下的处境。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杨百顺的家庭生活导致他孤独无望最后离开,他要寻找能说话的朋友来开解自己,知心话不同于普通的长篇大论,一句知心话能顶的上一万句普通的话。即使被知心的朋友所伤,但是又想摆脱深深地孤独感,杨百顺还是苦苦的寻找着,“他们有时为了一个事实的真相,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他们所认为的真理,奋不顾身的寻找和探寻着。”[3]正是因为这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想法刻在他们的心里,才督促他们无休止无头绪地寻找着。小说中有很多像杨百顺一样为了逃离孤独不停寻找的人们,他们像杨百顺那样企图寻求亲情、爱情和友情来摆脱孤独,但杨百顺的经历无疑是失败的,家人的冷漠、朋友和爱人的背叛让杨百顺变成孤独者的代表。杨百顺这一生都在到处奔波寻找,只为寻找一位能够与他说得上话的朋友,但命运总是无规则可循,他在寻找的过程中不停地碰壁,不管他是多么想要找到一个说话的人与之沟通交流, 但是最后得到的除了冷漠、欺骗、背叛还有无穷尽的孤独,这样的情形使得杨百顺自身成为了一座封闭的孤独的小岛。 《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形象分析(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