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本是手握三千天河水军的天蓬元帅,因在王母蟠桃宴上醉酒冲入广寒宫调戏月宫仙子而惹怒玉帝被打入凡间,不想错投猪胎,成了野猪。后修炼成精,长成一个人身猪脸的精怪,便以相为姓,唤名猪刚鬣。后来猪刚鬣受观音点化,戒除三荤五戒,赐法名猪悟能,唐僧收徒后给他起了个别名,称八戒。佛教中的八戒另有所指,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打妄语,不饮酒,不着香华,不眠坐卧高广大床,不食非时食。[4]尽管观音和唐僧对猪八戒寄予厚望,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戒”得彻底也并不情愿。文献综述
在原著中,猪八戒也称木母或木龙,猪八戒属真阴,五行属木,颜色尚玄,常见于目录或书中诗赋。但为何叫做木母呢,这是因为水生木,所以称水为木母。就解释了为何猪和木之间的冲突。
一般说来,就猪八戒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取经高僧朱士行对其影响极为深远。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曹魏僧人朱士行(公元203—282年),法号八戒,是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也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二、原著与影视猪八戒形象比较
(一)外貌
关于猪八戒的样貌,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一张锅底脸毛发短,长嘴大耳朵,穿一身不青不蓝的梭布直裰,使一九齿钉耙;肚肠相当大,每顿需得三五斗米,早餐也得几十上百个烧饼。 [5]可谓恶人恶面,丑不堪言,晚上吓唬小孩的存在。直到第八十八回玉华法会中,殿官见了八戒仍吓得魂飞魄散,直呼八戒为“猪魈”,可见佛法也浸染不了八戒凶神恶煞的野猪样。
作者在描写猪八戒的样貌时,曾多次提到“黑脸短毛、长喙大耳”,无疑是只大黑野猪,连毛脸雷公嘴同是妖猴的孙悟空都认为八戒“真是丑陋”。 正如林庚所言:“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表演颇近于戏剧中的丑角”。[6]而86版《西游记》的猪八戒则是只憨厚、喜人的大白猪,且其品种分明与原产于英国约克夏猪如出一辙。所谓约克夏猪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家猪,且其垂耳特征与86版八戒无出其右,也许86版的猪八戒就是以约克夏猪为原型改编的也说不定呢。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有很多演员扮演过猪八戒,每个版本都有些许不同。在多部影视剧中,对猪八戒的样貌塑造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延续了86版猪八戒是只痴肥的大白猪的先例。如86版的猪八戒初被收服时还有些野猪的模样,跟随唐僧久了之后渐渐不再怕人了,瞧着有些喜人了,也讨得许多孩子的欢心了。可以看出,编剧以此突出在西去取经过程中,八戒不仅历练了自己的心志、皈依佛门的信心以及由潜在的改变对外貌上的美化作用,足见编剧及导演对《西游记》的整体故事情节和各色人物有自己鲜明的理解,从群众的反映来看,杨洁导演对猪八戒的形象设计和艺术化手法处理得相当成功,且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对猪八戒这个《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有自己的理解并把八戒演绎得异常丰满,把猪八戒的小家子气和斤斤计较等性格细节演绎的活灵活现。此外还有浙版的《西游记》整体上跟原著的剧情比较接近,猪八戒的外貌塑造也与比较贴近86版,同样肥头大耳、宽鼻阔嘴。但是,我认为浙版的猪八戒比起86版又少了些灵活,显得较呆板;《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八戒则有些憨厚、善良、痴情,也绝不是野猪模样,倒是有些可爱,与原著相差太多,属于以猪八戒为原型的再创造了。在我看来,这些电视剧中关于猪八戒样貌描写,最接近于原著的是张纪中版《西游记》,大肥猪头,大蒲扇耳,脑后一溜鬣毛,身体肥大粗糙,活脱脱个野猪模样,只不过不是黑猪,而是与86版的一样是只白猪罢了。相当丑陋,不像86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那样看久了有点喜人。 《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版猪八戒的形象比较(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