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说新语·方正》对“方正”新的阐释
《世说新语》“方正”中少部分条目不合“方正”旧义,但是却符合魏晋的门阀观念影响下的“方正”观。
(一)婚姻讲究门第观念
据史载:“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士、庶区别,国之章也。”“‘婚’和‘宦’是门阀士族的的两大支柱,也是衡量门第高卑的尺度。”[4]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士族的崛起,门阀制度日益强盛。所以当时的门阀士族把门第作为缔结婚姻的首要条件,不仅士族与庶族之间严禁通婚,而且在士族的内部,新崛起的士族与老牌士族,侨姓士族和吴地土著士族之间也有强烈的门第观念。通婚在士族眼中是一种巩固家族势力的手段,强强联手才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屹立不倒。所以当然不允许庶族来拉低家族等级,破坏士族血统的纯净。第二十四则,“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2]王导刚刚到江东时,想结交吴地的士人,便去向陆玩请求通婚。陆玩说:“小山丘上生长不出松柏这样的高大植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同一个器皿里。我虽然没有才能,道义上也不能去做有违门第的事。西晋将要覆灭的时候,琅琊王司马睿依靠北方南迁的士族和江东本土士族的扶持,在南方稳定了基业。原本西晋灭吴以后,江东士族作为亡国之后,是被北方士族瞧不起的,但晋室南渡之后,形势突然转变,江东士族在门第上有了优越感。第二十五则,“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2]诸葛恢自认为身份高贵,轻视其认为身份不高的谢氏,在说话时没有任何的顾忌和避讳,高傲的态度展露无遗。但是《世说新语》对诸葛恢的坚持却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他行事方正。第五十八则,“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桓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已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嫁文度儿。”[2]桓温为自己的儿子向王坦之的女儿求婚,王坦之回家问过父亲之后,父亲大发雷霆,说:“桓温只是一个当兵的的人,怎么可以把我孙女嫁给他的儿子呢?”之后,王坦之便去拒绝了桓温。但是作为补偿,后来桓温的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虽然桓温是桓容的后代,桓彝的儿子。但是先人不在名门贵族之列,虽然桓温已经是大将军了,但是当时的士族还是鄙夷出身寒门的他。士族自身的优越性需要标榜,无法容忍士族和庶族之间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混淆,所以对于庶族和士族之间的通婚是被严格禁止的。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二)交游讲究人以群分
魏晋士族之间会选择同为士族的人结交。拒绝交往寒门子弟,认为那是降低身份的行为。“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与之为伍。”[5]第十二则,“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2]杜预到荆州赴任,朝廷的人都来送行。杜预年轻时出生寒微,喜欢行侠仗义,杨济出身名门,不能忍受这种现象,到了杜预那儿没落座就走了。可见在当时的士族眼中,去给身份低下的人送行是一种自掉身价的做法。第六十五则,“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2]王爽与司马道子喝酒。司马道子醉了,喊王爽“小子”。王爽说:“我的先祖父与简文帝是布衣之交。已经去世的姑母和姐姐是两宫皇后。 魏晋门阀制度视野下的《世说新语》篇目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