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以叔本华的“直观说”为蓝本的,在王国维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在凭借《红楼梦》的同时,系统的阐述了他对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相关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此文“立论全在叔氏之立脚地”。[3]王国维认为:“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但是,王国维的“境界说”很好地实现了中西方理论的完美结合,进而成为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独立学说,王国维也成为了中国近代以来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
一、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一)何谓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即说:“词以境界为最上。”但是,境界这一词语最早是一个地理概念,强调境地和景物,后来逐步延伸为意境以及个人思想和精神层面,并为佛教所引用以阐述佛理。王国维的境界主要是运用于文学理论和哲学层面,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境界含义,又同佛家的说法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辞海》关于“境界”一词的第五条解释“指诗文,图画及思想,道德等的意境,如境界高超。”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境界和意境在艺术理论方面是通用的。
王国维的意境具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其除了继承传统意境说之外,还强调个人主层面的审美愉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解释是“境并不是单独指客观的景物。人的思想感情如喜怒哀乐,这些也是境,只不过这是人心中的境。所以说能够描写创造出真景物、真感情的诗词就是有境界。”[4]而这些真景物、真情感并不一定就是通过字面意思具体描述出来,不可能通过感官直观直接让人体会到,往往还需要个人本身去体会玩味,感受那些只可意会却又无法言表的妙趣。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5]此外,王国维的境界往往还指那些能够个人带来审美层次愉悦的物景,而境界是审美愉悦后人格、审美的进一步深化,进而内化为个人本身整体素质的提升,这种提升境界超越了对于物景的审美,从而塑造个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以抵制这个不断混乱的黑暗社会。这一想法也和当时很多知识分子企图通过文化来来改造国民性的想法是一致的。
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还有兴趣说、神韵说等表述,而王国维之所以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的兴趣说、神韵说而提出“境界说”,就在于他对中西方文化深入比较之后,将个人品格、审美和思想进一步升华,从而获得了全新的文化选择。这一理论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充分借鉴了西方近代哲学、美学的成熟理论,所以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从王国维的“境界说”中可以窥到人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内涵,他摈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和君臣仁义,体现了西方人文和民主思想。此外,王国维的“境界说”还从社会整体回归了主体个人,在强调社会整体诉求的同时也强调个人体验。将境界作为人人性和人格的底蕴,从灵魂深处去实现个人审美表达,是王国维的“境界说”超越兴趣说、神韵说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王国维的境界不同于中国传统意境,就在于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概念,而是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 王国维“境界说”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9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