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1420字】

时间:2023-01-27 09:01来源:毕业论文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1420字】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非洲开展地质工作,由于外部环境较差,钻井配套设备较少,钻探成本极高。利用测井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非洲开展地质工作,由于外部环境较差,钻井配套设备较少,钻探成本极高。利用测井技术,通过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地层与测井曲线之间的联系,则可进行层位标定和构造识别。可以有效地减少取心井数量,节约勘探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某地区进行论文网放射性测井的同时,利用自然电位测井(SP)和视电阻率(ρs)进行地层标定和岩性划分试验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1工作区地质背景

工作区矿化赋存于伊腊泽尔组底部与伊泽固安达组之间不整合面(表示符号U)之上底砂岩上部。底砂岩分上部相。中部相。下部相。其底砂岩之上(顶部)表示为S1。底砂岩之上约1m还见有厚3~4m的绿-淡绿色泥岩。(图1)。

底砂岩和上覆的绿色。淡绿色泥岩及石英质。钙质胶结粉砂岩统称为A1。相当于伊腊泽尔组下部建造Ⅱ层段。该层分布面积最大,矿含量最高,以底砂岩和泥岩为主,本区的主含矿层。V1-V4是伊腊泽尔组下部建造中的标志层,岩性是紫色泥质凝灰岩。V8为伊腊泽尔组中部建造中标志层,岩性亦为紫色泥质凝灰岩。

2工作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

伊腊泽尔组地层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平缓,无明显自电异常反映,自然电位稳定可作为全区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底砂岩顶界面(底砂岩与伊腊泽尔接触界线)。伊腊泽尔组(IR)与阿加德兹组(AG)和伊泽固安达组(IZ)接触界面(不整合面)有正自电异常,异常幅度约100-200mv。本区自然电位曲线没有用于划分岩性,在电阻率测井与γ测井曲线变化复杂,岩性划分困难时可作为参考。

视电阻率曲线主要用于岩性划分。如图2所示,伊腊泽尔组(IR)地层视电阻率曲线变化稳定,视电阻率在3。5~6。0Ωm之间,该组地层局部薄层状高视电阻率异常为砂岩透镜体的反映。伊腊泽尔组底部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复杂:底砂岩呈高阻异常,跳跃变化大;伊腊泽尔组与伊泽固安达组接触界面(不整合面)附近曲线跳跃变化大,呈相对高阻异常(视电阻率在6。0~12。0Ωm之间)。IR组与阿加德兹组接触界面(不整合面)附近曲线跳跃变化大,呈高阻异常(视电阻率在18。0Ωm以上),界面两侧电阻率异常差异明显。

3测井曲线解释与地质意义

据地质资料,伊腊泽尔组发现紫色泥质火山凝灰岩,呈规律性产出,自下而上分别为V0。V1。V2。V4。如图3所示,V1位于不整面或底砂岩上部,为一薄层状视电阻率异常,异常幅度较小,可对比性差。界面两侧平均视电阻率差异较小(下部比上部高出约0。5Ωm),有些曲线难以分出V1界面。V2为一薄层状高阻异常,虽异常幅值不大,但异常曲线清晰,连续性好,可对比性较好。V4为密集锯齿状视电阻率异常(可能为火山角砾凝灰岩沉积),虽异常幅度不大,但异常连续性好,可对比性较强。当伊腊泽尔组底部存在底砂岩时,底砂岩呈单峰或多峰高阻异常,最大可达40Ωm,底砂岩底部即为不整合界面,界面(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

以下视电阻率呈跳跃变化。伊腊泽尔组底部不存在底砂岩时,不整合界面附近视电阻率异常呈跳跃式突变。伊腊泽尔组地层与下伏地层(IZ。AG)视电阻率异常差异明显,电测井曲线可准确确定不整合界面位置。V1紫色凝灰岩标志层界线需结合钻孔资料确定。无矿钻孔不整合面附近视电阻率异常跳跃变化大时,可利用γ测井曲线下降拐点来确定。

4结论与建议

利用不同地层的电性差异,通过SP和ρs测井曲线,可以进行岩性的识别层位的标定,结合钻井资料,可以达到减少取心井数量,降低勘探成本的目的。

建议在工作区选择地质认识较清晰的地点,开展电法勘探试验,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对物探数据反演,精细解释,与钻井资料进行对比,建立本地区的地球物理模型,为下一步大面积的物探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非洲某地区SP和ρs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1420字】: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1297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