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3725字】

时间:2023-02-23 13:09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3725字】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

欣赏电影的同时聆听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观看电影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一部成功的影片一定是电影的画面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

欣赏电影的同时聆听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观看电影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一部成功的影片一定是电影的画面。音乐和情节自然和谐交融在一起的。因此,电影配乐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一部电影的音乐都是一种风格,根据影片不同的剧情需要采用不同的变奏,论文网有些片子甚至只围绕着一支主题曲加以展开,加以不同的配器,贯穿于整部影片。随着电影的播出,这些片中的旋律也随之流行起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人鬼情未了狮子王等。然而,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采用了文革“歌曲。歌剧旋律及前苏联。朝鲜歌曲等多种类型的音乐,营造了一种色彩斑斓的效果,如同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少年复杂的情感及成长时所必须经历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导演姜文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自编自导的一部影片,虽然影片的背景是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然而整部影片并没有涉及政治内容,而是着重表现70年代,马小军等几个十来岁的少年青春期的生活片段以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整部影片里没有原创音乐,除了意大利作曲家佩特罗?马斯卡尼所作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贯穿全片之外,还有文革“歌曲。前苏联及朝鲜歌曲甚至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等等。这些风格不一。来源不同的各国音乐元素被导演姜文巧妙地安排在影片各处,使得这些音乐片段脱离了原有所指,在影片中获得了新的意义,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相呼应。

一。乡村骑士在中国

相信很少有古典乐迷会不喜欢乡村骑士中著名的间奏曲,这部由意大利作曲家佩特罗?马斯卡尼于1890年所作的现实主义独幕歌剧自首演以来就备受欢迎,并成为流传最久的作品之一。导演姜文似乎对这部歌剧中的间奏曲情有独钟,短短三分钟的旋律在片中一共出现了9次,足以看出这段旋律在影片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这首贯穿全片的乐曲,著名影评家罗展风曾在其著作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风映画音乐随笔中这样说道:

……柔软暖热的乐声,如梦如幻,伴随着电影里少男少女那种目中无人的火红青春:人前意气风发,内心汹涌澎湃,那种欲望,是如此理直气壮地散发,如电影中的阳光,流泻一地。……

电影导演大抵都是看准了这段音乐的独特性与包容性,每次,乐曲总是如此恰如其分,那是一种不能言喻的魔力,才三分钟左右的音乐每回放在不同的影画里面,以音乐诉说不同的故事,却依然如此准确到位,它仿佛承载了人类那丰富复杂的情怀,让人随曲子诱发无穷想象,且余音袅袅,叫人动容。“

从马小军第一次在米兰家中的照片上看见这个美丽的女孩,到两人相识一直到最后的雨中表白,间奏曲的每一次出现无不和爱情有关。缓慢的节奏。抒情的弦乐既表现了少年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却也表现了无法得到爱情的无奈。在影片的最初,间奏曲的出现代表着马小军那小小的心里爱情的滋生。萌芽,而其后,间奏曲又成了马小军心上人“的代名词。每当前奏曲响起的时候,一定是马小军看到了米兰,紧紧追随着这个女孩。然而到了影片的最后,旋律仍然优美抒情,而情感的温馨却不复存在。主人公马小军或许是因为米兰受到了朋友的排斥,看似坚固的友情却是如此不堪一击,柔美抒情的旋律在发挥它的浪漫的同时,跟画面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似乎正是这种反差,更真切表现了那个年代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奈。

二。文革“时期的歌曲

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音乐,可以说,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当一首歌响起的时候,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旋律音调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的年代,片中开头的两首歌曲战士胸有朝阳和想念毛主席(又名远飞的大雁)便起到了这个作用。随着成年马小军充满感情的画外音的结束,一片湛蓝的天空在静场中出现了,激越的音乐骤然响起,伴着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组接,歌声响起――

GM风雷激荡

战士胸有朝阳

毛主席呀毛主席

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

……

歌声是随着一组镜头的组接响起的,很显然,这由交响乐队伴奏的百人大合唱并不是当时的老唱片,这首歌在20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全国都在唱,只不过当时只有一个节奏舒缓的男声独唱,并没有姜文在片中渲染的那样大气蓬勃,这样重新编配“的情绪,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尽相符,却正好呼应了影片的主题,青春期的孩子们正是如此朝气蓬勃的。

影片中还有一首原唱歌曲――颂歌献给毛主席。马小军一家含悲忍泪地向着目的地进发,去给亲人奔丧。姜文在奔丧的情节中选用这首歌,应该是看中了歌曲奔放的情绪和欢快的节奏。这样,一种强烈的反差便显现出来。

三。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是由索洛维约夫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反映前苏联全运会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所作的插曲之一。这样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歌曲既有俄罗斯民歌朴实无华的特色,又有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风韵。短短的一首四个乐句的小歌,却极富调式上的变化――第一乐句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而且四个乐句并不是一般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结构,乐句之间决无对称,决无完全相同的。且在切分音。强弱的设置上也颇具匠心。在影片中这首歌出现在几个人从电影院赶出之后,坐在屋顶上由米兰用吉他伴奏,一同唱起了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画面开始与一个清晨,慢慢又转入黄昏。虽然镜头出现在放映电影之后,但具体几个小伙伴是否是影院出来便直接坐在这里我们不得而知。歌声在此时听起来突然有种伤感的味道:

长夜快过去

天色朦朦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米兰是否是马小军衷心祝福的好姑娘?一群伙伴坐在屋顶似乎各有所想,也许为看不成的电影,也许为得不到的爱情。

相比之下,喀秋莎的出现就阳光了许多。这首歌是在老莫“餐厅响起的,伴随的是小混蛋“微笑着被大家托起抛向空中,这位像大侠一样受到大家喜爱的小混蛋“就在歌声响起的前夕阻止了一场恶斗“:

……几十人上百人的架却往往打不起来,因为人勾来的越多,就越容易勾来熟人,甚至两帮都去勾同一个人。这次就是,两帮都去找了当时威震北京的小混蛋,他的确是鼎鼎大名,人人都知道几个关于他胆大手黑的传说……

――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

喀秋莎这首诞生于1938年的歌曲在老莫“里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显然是专为小混蛋“准备的。喀秋莎“这个美丽的女孩名字在此刻似乎更适合这个鼎鼎大名的小混蛋“。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歌曲,此刻在片中的出现只是作为一种象征。

四。国际歌

影片中的国际歌出现在广播中,属于叙事体内歌曲。这种音乐有着更强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因为我们既能听到歌曲又能看到歌曲的来源,这首歌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因为当时规定可以唱的歌曲只有几首,而国际歌便是这几首当中惟一的一首外国歌曲。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电影中,国际歌的出现往往是在监狱里,而在这部影片中,这首歌出现的位置似乎不太对劲,姜文对采访者讲,在送审时,这个地方受到了质疑,因为,在这首歌曲的演奏中,马小军和哥儿们正在用板儿砖。刃器等,在一个小胡同里同另一伙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马小军手里的一块板儿砖,结结实实地敲在对方一个被逼到绝路上的同龄人的头上……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马小军击败了同是无产者的后代的同龄人。应该说姜文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吧,毕竟这是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少不了一些叛逆。疯狂,一首国际歌,又怎能影响观众的焦点呢?

五。其他类型的歌曲及旋律

影片中音乐的多样,除了上文提及到的,还有著名的骑兵进行曲。纪录片万紫千红的插曲友谊的花开万里香,甚至是柴可夫斯基著名的小天鹅舞曲,等等。音乐的多样同少年青春期成长时复杂的心理形成了呼应,爱情,友情,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分量,也许这也是成年的马小军仍然在思考的问题。爱情的丢失,友情的破裂,既是成长中的痛,却也是成长的催化剂。在影片的最后,依然是马小军深沉的旁白,伴随着一辆缓缓前行的轿车,镶嵌在塑封中的毛泽东小照轻轻地摇动着;车窗外,是十里长安街。天安门……与此同时,想念毛主席的旋律再次出现。接着,当车中的人们站在车里,眺望着与少年时代有着天壤之别的北京时,藏族青年女歌唱家泽娜卓玛的藏语想念毛主席响起来,结束了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牵动了多少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的心。也许有一天会忘记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但却永远忘不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声音。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除了王朔的原著动物凶猛的精彩内容。导演姜文的二度创作以及小演员们投入的演出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影片配乐的多元化。它们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发生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音乐音响不仅代表了影片的时代背景。营造了与影片贴切的气氛,还能诉说一些无从表达的心理纠葛,传递人物的心灵感受,强化和突出某种动作和动态。正是画面与音响如此紧密的结合,才使得影片有了独特的魅力。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

浅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配乐的多元化【3725字】: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414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