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从拉斯韦尔开创的“5W”传播模式开始,媒介效果研究开始在美国学界风生水起,美国早期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曾就对移民报刊与社会控制做过精彩的论述,进而将传播互动视为维系社会的重要手段。芝加哥学派衰落后,在伴随二战兴起的哥伦比亚学派以及卡尔霍弗兰等人相关态度说服研究,都在探讨大众媒介会对受众产生何种效果,拉扎斯菲尔德在其总统大选调查《人民的选择》时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强调大众传播对受众的有限效果,从而打破了长久的媒介魔弹论视角。后来随着研究范式从传播主体转向受众研究,学者发现媒介仍然具有强大的效果,例如“议程设置,培养理论”虽然媒介效果研究所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如今遭受到学界各种质疑和非议,其后诞生的伯明翰学派更是对媒介效果实证研究大加批判,可不能忽视的是上世纪伴随媒介技术演变的媒介效果研究很长时间垄断了美国的传播学研究,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学界会对传播效果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会引发诸多学者对媒介的效果产生的隐性效果深感忧虑?本文追溯到早期文字产生的时代,人们对媒介演变各个时期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媒介这个洪水猛兽。
3 媒介恐惧的历史呈现
本部分主要从媒介演变历史,选取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媒介,从文字—沦为智力的 表象到报纸—替代思辨的轻浮阅读,广播—逐步丧失阅读能力,电视—暴力泛滥与娱乐至死,网络—公民无度的狂欢来逐一展现每一种新媒介涌现时,人们对其产生的恐惧的具体表现。
3。 1文字——沦为智慧的表象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文字的发明如今来看,视为为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体外化传播符号,它打破了口语时代的传播限制,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延续,但是在当初的先哲如柏拉图的眼中却被视作一种知识的赝品,是文字的表象。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许就是那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使历史成为可能。” 文字的重要性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一般,人类用其传承历史,增进知识。“然而文字传播的历史也有黑暗的一面,只是这一面不那么明显而已。文字即被用来讲真话,又被用来撒谎;既被用来教育人,又被用来欺骗人;既拓展头脑的扫描范围,又使人懒散。” 当时这种对文字出现爱恨交织的情感,苏格拉底曾对其做过绝妙的譬喻,也就是柏拉图对话(《斐德罗篇》)中的塞乌斯神话。
“你给学生们提供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借助于文字的帮助,可以无师自通地知道许多事情,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实际上一无所知。他们的心是装满了,但装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赝品。这些人会给他们的同胞带来麻烦。”
苏格拉底将文字比作一贴药,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人们借助于文字这个工具,开始丧失记忆的能力,学生受到的教育也只是智慧的表象,实际上一无所知。
“柏拉图在《第七封信》中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每一位正直慎重的人在处理重要事务的时候,都绝不会把他们形诸文字,以防引起不满和误解。’”
这些对文字的反对似乎反映了书写和识字的普及带来的思想和文化在古希腊社会中造成的不安,书写与文字到底是扩展了人的思想,还是损害了人的记忆力?在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贤者眼中,“口语远远要比文字更接近真实” 在此文中作者认为苏格拉底等人将文字与口语对立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文字作为一种发明之物,是一种技艺,它的价值无法靠发明人判断,意味着其价值低人一等;二,文字是声音的替补,是外在的,只能唤起而不是回忆;三,文字像图画,永远沉默着,无法选择读者和控制语境而且无法自我辩解和自我保护。”作为将文字的使用当作理所当然的大多数人来说,大概很难体会这些先哲面临的恐惧,害怕人类的思想和智慧由此断裂,对信息获得的便利损害人的灵光,可讽刺的也正是如此,柏拉图的这些论点如今仍被我们争论,在于它被写了下来。 浅议媒介恐惧症的呈现与原因(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9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