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三) 网络领域纲纪不振 17
七、 提高意见领袖舆论引导能力的建议 18
(一)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网站监管能力 18
(二) 对接政务“双微”,优化舆论环境 18
(三) 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传播秩序 19
(四) 意见领袖提高媒介素养,提升舆论质量 19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一、 引言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区分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时代来临[1]。依托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繁荣将我们带入一个媒介日新月异的“微时代”。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论文网我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其中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靠拢,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 约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趋势,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2]。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视频、手机新闻客户端等的流行,进一步预示着当下信息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的 “微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频繁。在鱼龙混杂的信息发布中,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事件的真实进展,此时处于舆论场中心的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他们凭借较高的关注度在微博平台、微信朋友圈引导舆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意见领袖不成熟、不理性的言论一经疯狂转载,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阻碍突发事件的客观性传播,触及社会神经,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微时代” 重构媒介生态环境,重塑媒介传播模式。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微信等新媒介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凭借各自的媒介特性,在舆论发酵期、高峰期和消退期表现出鲜明特点和可循规律,这些都为微博、微信等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创造了条件,也为其影响力的充分发挥奠定了基础。
(一) 微时代
何为“微时代”? 目前学界尚未统一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早已超越技术范畴。“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8]。借助数字化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等集成一体,使用小型的、移动的显示终端,进行即时互动和快捷的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19]。倘若据此认为“微”就是小,不足为道显然有失偏颇。相反,这种瞬时、自由、流动、个性化的互动传播方式正逐步建立起一个回归自我且更具传播效率的时代。所以,“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20]。在信息生产方面,较之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发展初期诞生的论坛、博客而言,以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为载体的传播途径具备更广泛、快捷与自主的特征,而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从微博到微信、从微电影到微视频,“微化”的信息生产模式甚至成了受众表达个人意愿的首选方式;在传播范围方面,“微时代”跳脱出“一对多”的小范围传播路径,转向“圈套圈”的即时分享,传播范围的半径不断拓展,效果也更加有效迅捷,最终实现对信息的最大化利用;而在反馈模式方面,微博、微信的评论、转发已然成为受众对信息反馈的主流模式。同时,随着媒介产品的升级以及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信息在生产、传播和接收反馈方面的界限趋于模糊。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在不同主体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制”“分享”中,我们已难以分辨其中某个环节来自原始的信息生产层面还是反馈层面[21]。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微时代意见领袖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研究(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