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失范
失范是社会所提倡的文化目的与现实目标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制度化手腕之间处于断层或紧绷的情状。主要有两种表现:表现之一是传统标准不起作用,表现之二是新的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尚未表现到实际的行动上。[2]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主要包括新闻失真、侵犯他人隐私、恶意炒作、新闻敲诈等。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媒体竞争、日趋严重的新闻同质化现象等原因使得一些新闻工作者不断做出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剖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盲目追求新闻时效性,忽视真实性
当前,大量的故事、事件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借助网络得到快速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为了追求关注度、点击率,甚至是获得经济利益,很多记者并不去鉴别新闻的真伪,也不去顾及它带来的不良后果。一味地追求新闻时效性,迅速转载网络信息,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
2014年12月20日,某网友在微博里晒出了几张西安某医院医生和护士们在露着患者腿的手术台前摆出胜利手势的图片,还配上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的文字,这篇微博在网络中被迅速疯狂转载。一些媒体记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迅速发表了新闻报道,诸如新华网的《西安一医院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 摆pose竖剪刀手》、前瞻网的《西安医院主刀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 拍照比人命还重要》
然而经过调查,事实却是医生在成功完成历时7个小时的手术后,经患者同意后留下的合影。一是表达手术大获胜利后的兴奋,二是表达对即将退役的手术室的不舍。[2]
在这则新闻报道中,因为一些记者没有深入实际调查,单凭网友的一篇微博就进行新闻报道,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愈加恶劣。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公众的参与性高,新闻记者疏于认真全面地核实事实的细节,导致虚假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
(二)牟取经济效益,以低俗化新闻博眼球
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极易使新闻工作者迷失方向,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满足受众猎奇心理,不吝以低俗化的新闻博得公众的关注。2014年浙江官博曾整理了20大没品位新闻,例如光明网报道的《男子约女网友开房嫌太丑 顺走手机抵房费》、华声在线报道的《女子梦中喊“快走 我老公回来了”吓跑丈夫》等,显现出新媒体被低俗化新闻充斥的现状。文献综述
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新闻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品德,因而新闻媒体应该传播正能量。然而低俗化的新闻屡禁不止,体现了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迎合受众,不断进行新闻炒作
新闻炒作是指新闻提供者或传播者主动地参与新闻产生和传播过程,为吸引受众目光,对部分新闻要素进行设计、诱导、强化,从而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3]在新媒体时代下,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来迎合受众的口味,炒作新闻。
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官微发表微博称“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涵”,各大新闻媒体随后也迅速发表相关微博。一时间,“疫苗”占据了微博热搜榜、朋友圈被“疫苗”刷屏,“疫苗”风暴席卷大半个中国,焦虑、恼怒和谴责涌进我们的生活世界。一些新闻记者为了抓住公众眼球,把未冷藏储运,临近保质期的“非法疫苗”贴上了“毒疫苗”的标签,报道中不停地强调“毒疫苗”、“假疫苗”、“致人死亡”等诸如此类触目惊心的词语,甚至将《疫苗之殇》这篇旧闻翻出来进行炒作,这些媒体记者的恶意炒作,加剧了社会恐慌。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失范(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