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出镜记者来说,语言传播的生命活力也应表现在传播主体、语言表达和传播效果这三个方面,首先,对于传播主体来说,出镜记者要加强自身修养,调整传播状态,培育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现场能有感而发,与现场情景融合在一起,提高表现力。其次,在语言表达上,要亲切生动,独树一帜,既有自己的风格又让受众易于接受,充满感染力。最后,对于传播效果而言,出镜记者要把生命活力贯穿在创作过程的始终,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注重沟通交流,反应群众心声,使报道富于生发力,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出镜记者要想充分体现出语言的生命活力就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真正的为受众着想,积累专业知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传播时拿出良好状态,并充分发挥创造性,用真情实感来完成创作。
二、当前出镜记者语言生命活力匮乏的体现
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越做越成熟,越来越吸引受众。其中,出镜记者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容小觑,他们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越来越活跃,逐渐成为节目的核心要素。但真正在语言上有生命活力的出镜记者却为数不多,在越来越频繁的报道中出镜记者在语言上的问题也慢慢显现。
(一)现场即兴感差,表现力不足
出镜记者除了要在采访之前制定采访提纲外,还要在新闻现场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现场感受的人、事、景等引发联系,进行即兴提问或者评述,使观众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感悟,提高语言的既兴感和出镜记者自身的表现力。但是目前许多出镜记者在既兴感方面都有所欠缺,采访上纲上线,完全按照采访提纲提问,这就更需要我们去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
在报道中因缺乏经验,心态紧张,导致不能对现场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出镜记者现场即兴感差的体现。例如,中央台某记者在报道成都公交车发生自燃事故时说:“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当时,这个,发生,发生自燃的这个位置,是这个就在这个,这个立交桥桥下。” 他的语言条理不清晰,断断续续,现场反应能力差,表现力不足,无法吸引受众。
“即兴”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命。正是在即兴的语言中,节目的现场感才能凸现出来,出镜记者的大多数形式都是现场直播,出镜记者、新闻现场的人、景、物都应是原汁原味、未经修饰的。如果出镜记者无法融入现场,不但本人会觉得难熬,而且激不起场外观众收看的愿望,这样的节目无疑是失败的。
(二)语言呆板僵硬,缺乏感染力
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报道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但如果出镜记者只是一味照本宣科,不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那报道出来的东西观众也不会感兴趣。目前我国出镜记者的提问存在大而空、连贯性不强等问题,记者的提问没有结合采访对象的自身情况,对采访对象的回答无法进行自然衔接,只顾问自己的问题,使节目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毫无感染力。
如在雅安庐山地震的报道中,重庆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救援飞行小分队时提问道:“我想问一下这个飞机有多重呀,一次能飞多长时间?”她把重点放在介绍飞机上,而不是该次救援能对灾区能带来什么帮助。采访陷入固有的模式,语言呆板僵硬,形式化明显,没有反应出观众真正关心的事情。其实,只有在节目中,记者对观众的疑惑给以解答,方能使报道能够感染受众。很多出镜记者的话语古板僵硬,问题浮在表面,缺乏真实的情感。这样的采访难免让人觉得古板学究。而对于现场报道类出镜记者,更要在语言中流露出真情实感,避免形式僵化,这样才能调动观众收看节目的欲望。 出镜记者语言的生命活力(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