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热管实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2-10-27 20:56来源:毕业论文
早期很多对热管实验分析研究是通过改变热管的内部的结构来找寻能够强化传热的一些方法。将抑泡管组件融入到重力热管的冷凝段和蒸发段,是由童明伟首先设计制作研究

在实验方面:

早期很多对热管实验分析研究是通过改变热管的内部的结构来找寻能够强化传热的一些方法。将抑泡管组件融入到重力热管的冷凝段和蒸发段,是由童明伟首先设计制作研究,结果表明,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会有所提高,印证了可以改变热管内部构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传热的作用的观点。孙世梅[1]将整个封闭热管插入到另一个热管内部,使得二者组成同轴的多孔管,依靠重力作用进行循环传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开孔率和环隙的大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内部的热管在开孔率和环隙大小取不同数值时,外部热管的传热系数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何署[2]等设计了一种比孙世梅更加新型的热管,他将热管的内部设置为一根热管,但是这根热管内部可以循环。与普通重力热管相比,内插管设计成循环的管路以后,内部循环产生的液体会流向蒸发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液体流动产生极限重力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而且能够防止管内部液体工质蒸发完全,对热管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它比普通热管的传热性能提高了11~13倍。所以也相当于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热管的经济性。方书起[3]等设计了一种很有创意的方案。将热管的内部设置为螺旋槽构造,将热管内部的螺旋槽设置成具有相同槽数。但是各自槽的距离和深度不同。在模拟相同工况下进行试验,带螺旋槽的热管和普通热管相比,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热量更多。传热系数也比无螺旋槽的提高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李菊香[4]做了一个实验研究,她在热管式平板上选取了很多圆孔。通过不断改变孔径的大小和孔的间距来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在两个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孔的直径越小,热管式平板的表面温度差会越小。在孔的直径是单一不变量的情况下,孔与孔之间的距离越小,热管式平板的表面温差会越小。Nitipong[5]等将热管倾斜,改变重力热管和地面之间的倾角开展实验研究,通过不断改变倾角,寻找达到操作极限时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当管内工质达到干涸极限时,工质的导热性和液膜具有的厚度会对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产生很大影响。陶汉中[6]等通过改变倾斜角度对热虹吸管展开实验研究,建立了热管冷凝段传热模型。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热管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角度在十度到五十度时,蒸汽没有在管顶端前就已经凝结。当倾斜角度变小后,冷凝段的有效长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84873

在理论方面:

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对重力热管进行理论分析:一是研究管内部工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流动情况;二是对热管传热系数进行理论上的推导。

蒸发段内部工质在进行传热时主要涉及到三种机理:(1)在重力热管边界处过热度很低,壁面处工质,蒸发段以上的液膜保持连续状态,从蒸发段向下,由于界面具有蒸发作用,液膜厚度随着距离的不断向下而不断变小,这时主要是蒸发换热;(2)随着重力热管壁面处,过热度不断增加,热通量也在升高,蒸发段壁面处液体开始沸腾,开始产生气泡,然后由于气泡密度较小,在工质中不断上升直至液面,在这个过程中气泡会逐渐变大,最终破裂,这种通过气泡来传递热量的是一个过渡的区间。(3)伴随着热流密度不断增大,气泡由在液体内部破裂逐渐转变为在液体表面处破裂,液泡边缘会产生比较薄的液膜层,此时液泡就会携带液体小液滴到气体中,气泡不断生成运动,会对液体产生一定扰动,这个过程是核状沸腾的核心过程。

El-Genk[7]等,通过各种实验研究,提出了热管内部工质工作时会产生液膜。并详细分析了液膜与管壁之间的换热过程。提出了Nusselt关联式 热管实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010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