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我们通过几种方式可以找到相关的例证。通过查找中国知网,看到约有19056篇文章写过类似的问题。读秀上约有相关条目976条。万方数据约有9篇论文。除了专业文章搜索,我还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儿化”、“对外汉语”等,找到相关结果177000个。可见儿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也很受学者的青睐,相关的研究资料相当丰富。84922
除了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在教材的选用上,首先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教材使用上就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点。因为儿化本身就是以北方话为代表,在南方几乎不存使用儿化的现象,于是在儿化选用的数量和词汇上就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哪些词用儿化,那些词不用,哪些词必须用,在北方教材中的必读儿化词要远远大于南方的教材。教材的选用也很关键,就比如《汉语教程(第一册上)》,[2]儿化教学放在声韵调之后进行学习,但其实在这个时候,学生在还没有熟练掌握基本的声韵调知识就很快的去学习儿化,肯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其实在实际地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会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很重的负担感。
换一个角度,赵金铭认为,研究“儿化”性质的关键,到底是词汇现象还是语音现象。[3]学者刘雪春曾经表示过,“儿”是附加性语素,也就是包括词尾和词缀。[4]比如词根“儿”,例如“儿子”、“儿童”等词中的“儿”就是以词根的形式出现的。词缀“儿”,词缀可以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的词语,但不能单独成词,例如“黄—黄儿”、“破烂—破烂儿”等等。词尾“儿”,词尾是一种构型语素,它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一般增加了一种细小、可爱、亲昵的意义。例如“鱼—鱼儿”、“云—云儿”、“月—月儿”等等。
儿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0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