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埃克森的M。S。Whittingham成功做出第一个锂电池,该电池的正极用硫化钛作为材料,负极材料则用的是金属锂;1982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R。R。Agarwal和J。R。Selman在做实验时意外发现锂离子在游离状态时能融入到石墨分子里去,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制造出首个锂离子石墨电极;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的研发人员在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成功研制出了首个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锂呈现的是离子状态[5]。2015年,日本夏普公司和京都大学携手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使用寿命极高的微小型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充放电达2。5万次之高,并且在充放电频繁使用时仍然能够保持工作性能的稳定。86280
纵观电池近几年的发展和研发历史可以发现,电池研发和创新不断朝着环保清洁、可持续性、经济适用以及微小型等方向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在新能源技术中诞生的产物,以其环保、经济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动汽车也已经开始使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其能源装置,使得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与其他新能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功率密度以及高的能源利用率,在很多国家的汽车领域得到应用。由于世界能源的不断短缺随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使得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了铅酸、镍氢、镍镉等其他动力电池。今后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研制逐渐成为全世界将要投入的重点。
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通过实验仿真分析的方法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进行分析,以理论研究和动态模拟仿真相结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发,成功推出了动力电池的热效应模型,并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自动控制的电池箱[6]。这些研究与创新为以后的电池热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Gi。Heon Kim等人通过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三维模型分析,详细研究了其热管理特性,此外还比较了各种电池散热方式的优缺点[7]。
在国内,楼英莺等[8]学者通过对镍氢电池进行实验研究,得出镍氢单体电池充放电时的发热特性,并设计出了梅花型电池组和波浪型电池组。清华大学将MH-Ni蓄电池以并联的方式排列,使其在自然常对流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冷却散热,从而成功的研制出了电池的冷却装置。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通过空气强制对流的冷却散热方式对电池进行通风散热。
车用锂电池及电池组散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0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