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消色差波片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03-21 11:15来源:毕业论文
1955年,S.Pancharatnam对复合式晶体消色差波片进行了研究[13],对以后复合结构消色差波片的设计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1992年,E.Collett发表了对偏振光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偏振光的基本原理

1955年,S.Pancharatnam对复合式晶体消色差波片进行了研究[13],对以后复合结构消色差波片的设计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1992年,E.Collett发表了对偏振光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偏振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为后续对消色差相位延迟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4];1997年,H.Kikuta,Y.Ohira和K.Lwata对基于晶体双折射原理的消色差1/4波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延迟误差进行了分析[15];2008年,Giorgio Savini,Giampaolo Pisano,Peter A.R.Ade和Vic Haynes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亚毫米级波长的金属网状消色差半波片,并对其在亚毫米级天文仪器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测试。[16]
1984年,胡岳风和艾国祥在《光学技术》中发表了《消色差波片》,介绍了一些当时已成型的常用的消色差波片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公式[17];1993年,邓元勇、艾国祥、王敬山进行了晶体波片(水晶+MgF2)的研制[11];1996年,苏美开、李国华、宋连科进行了组合波片的研制,设计了复合消色差1/4波片[18],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2002年,王东光和李敏阐述了晶体波片和塑料波片的消色差原理,并详细介绍了两种波片的性能[8];2003年,赵秋玲和吴福全发表了《消色差相位延迟器的光谱测试研究》,测试了改进型菲涅尔菱体以及棱镜组合型消色差波片的光谱特性,为之后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19];2005年,赵培涛、李国华和吴福全基于相位延迟的全反射相变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入射角度设计出一种高精度消色差波片[4];2006年,陈昱通过对光矢量的分解,使用石英晶体材料复合的结构,设计出了二元消色差1/4波片,并对该种消色差波片进行了实际测试,且做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7];2007年,薄锋、朱键强、康俊设计了一种可以精确测量波片相位延迟的方法,并对影响波片相位延迟量精确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20];2010年,王东光、邓元勇、张志勇、孙英姿和玄伟佳以有机塑料为材料,研制出了具有较大口径的消色差波片[12],从而填补了大孔径消色差波片研制方面的空缺。19911 消色差波片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14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