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相关研究
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根基。上世纪末,费雪提出资本预算理论并普遍的被经济学家们认同,但是其评估思想后来被发现脱离实践,导致在实际应用价值评估方法上的发展停滞不前。1958年MM理论的出现才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企业价值理论及其应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莫迪尼安尼和米勒(以下简称MM)在费雪的理论基础上,发表了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关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股利政策、增长以及股票价值评估》以及《公司收入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个更正》[[]]。这些论文观点搭建出了一个在不确定条件的前提下建立的价值评估体系。还阐述了在所得税存在的情况下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模型,并明确了四种主要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86916
科普兰认为,在使用自由现金流量法时,应该选择与公司自身行业背景相匹配的折现率,因为不同公司和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风险或机会成本,在不同时间段通货膨胀的情况也会大大影响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并且未来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同样会导致折现率大小的改变。折现率的计算一般通过把各种资本项目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即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简称WACC)这也是由MM最先提出的。1964年,威廉夏普提出用于估算股本资本成本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这进一步推进资本成本率理论的建立[[]]。
Copeland等几位研究人员合著的《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中充分体现出因为Copeland看重现金,他将现金作为评估方法的分类准则,分为现金流量法与非现金流量法两大类别。
2003年,David Fryman和Jakob Tolleryd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为四类:①基于现金流量的评估方法——股利折现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与投资的现金流收益;②基于收益的估值——经济增加值(EVA);③基于资产的评估方法——净资产估值;④期权估值——实物期权法[[]]。论文网
2 国内相关研究
八十年代,中国学界就开始在企业兼并过程中针对怎么确定产权交易价格展开了研究,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对于企业并购行为、并购动机还有产权交易定义探讨;对大型稳定发展的企业如何让科学制定并购战略理论的开始深入分析;开展了对国有资产的转让定价的股票内在价值估算等实践运用的标准研究。
张先治(2000年)描述了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过程,给出了计算现金流量、折现率、评估周期的方法[[]]。李长清等(2002年)建议对并购双方进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包括并购公司采用现金流贴现法对并购后数年的现金流折现,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大值;以及企业并购中需要确定目标企业价值最小值的清算价值的问题,如果不受合并和收购,将企业未来几年净现金流量折现,最后由双方进行探讨协商来确定一盒落在最高值与最低值范围之内的交易价格以作为企业的价值。
千春阵和刘祥声在2002年全面的论述了企业并购中选择运用的估价方法,评估方法选择由被评估企业类型决定,被评估企业分简单的被为上市企业与非上市。对于上市公司往往采用收益法、市场价格对比法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非上市企业更多的使用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股利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这四种方法来进行评估[[]]。
郑方(2002)归纳总结了传统净现值法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基于资本市场的类比法、衍生工具的估值方法三种普遍认同是方法。李宏杰(2010)论述了中国企业价值估算理论和实际方法应用上的脱节,对一个案例采用收益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收益法依赖与公司的往年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详述了收益法在改善绩效评估、企业管理的引导性作用[[]]。 企业价值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2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