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手工操作已无法满足需求,最初由美国开始研究机械手。在1958年,第一台机械手在美国问世。它的结构是:在机械手的机座上安装一个长臂,长可以回转摆动,在长臂的顶端装上用电磁块控制机械手抓取的机构,它的系统是以手工的控制来实现实时控制。在1962年,第一台的基础上,又成功试制了第二泰机械手。同年, Vewrsatran机械手问世。这几种类型的机械手在优尔十年代初就已成型,之后很多机械手都会借鉴其基础结构[1]。20857
在国外,由于研制与应用路锥收放装备的认识较早,至今此类技术也相对成熟一些。AHMCT中心已经制造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存储、摆放和收回路锥的车辆,该车所有的操作均由在驾驶室内的司机或另外一个人来控制。向前行驶时可以执行放置路锥任务,正向或反向行驶时则可以以高达10英里/小时的行驶速度执行回收路锥任务。该路锥车设计无需进行现场设置,车上部署存放机构也快速简单。英国的SafeTcone系统,是一个路锥自动存储、摆置和收回的系统,此系统实现了路锥相关操作的完全自动化。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而且引进此技术成本高昂,我国自行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路锥收放系统非常必要。
国内发展
国内公路养护机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己经有一些知名企业正在加大力度开发相关的配套产品,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公司都自主研发的公路系列产品,如沥青调质设备、路面修补设备、路面铺设装置及挖掘设备等,并且在不断增加及完善,但是仍然缺乏一些能够解放人力和更加人性化的公路养护机械。同时,养护设备在数量上和种类上也都相对有限,无法完全的适应道路建设的需求,因此,公路养护机械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关于路锥的发展实例:2010年,一种速摆放路锥的摆放机发明,主要用于路锥的快速摆放,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由刘庆亮发明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该半自动路锥摆放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安全系数;2011年12月,由王彦涛等人研制了一种交通路锥自动收放装置,并且申请了国家专利,该装置由两人使用,驾驶员与操作员可以实时交流,但仍需人工辅助才能完成作业;另外南京理工大学102教研室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合作研发了NL-100型交通路锥自动收放车,此车在高速公里养护过程中,实现路锥摆放与回收的自动化功能,但是该车的收放机构多为传统的机械装置,工作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以上为国内的一些路锥收放装备的研究实例,可见,路锥收放装备的研发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机械手发展趋势
目前,机械领域使用的机械手大多数还属于第一代的范畴。
第一代机械手早已实现了普遍应用。它的价格低,操作简单,对操作员的操作要求比较低。
第二代机械手还处于研制状态。此类机械手设置有微电子控制系统,由于传感器等的应用,它可以有视觉、触觉的能力,加上人工智能,甚至有想与听的能力,因此也就有了信息的反馈能力,使机械手变得更能适应变化的工作方式。论文网
第三代机械手不仅以工作过程完全自动为目标,还要求其能与其他工作部分能够结合起来,通过设备与其他如生产线的总控相连,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目前机械手的发展趋势:
1 重复高精度
机械手的精度是指在接到某一指令操作之后,其能够达完美执行规定的操作的程度。与本身的制造精度、驱动的精度以及反馈装置的精度和效率有关。机械手的重复精度是多次执行某一指令之后,机械手还能否完美执行的能力[3]。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4]。对于精度来说,假如机械手的定位出现误差,也就是精度较低一些,此时可以通过对此误差的估计与计算,通过编程时改变数据来校正,达到同样效果[5]。 交通路锥自动收放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