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产的纤文素称为细菌纤文素,也称为微生物纤文素。其已成为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菌纤文素与天然纤文素化学组成非常相似,都是有葡萄糖以β-1.4-糖苷链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细菌纤文素具有许多不同于植物纤文素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如:细菌纤文素具有独特的超细网络状纤文结构;质地极纯,不含木质素和其他细胞壁成分;吸水性强,结晶度高,聚合度高,高湿强度;较高的生物适应性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合成时性能的可调控性等。正式这些优良的特性,于是了其广阔的商业用途,。目前国内对细菌纤文素的介绍多见于其合成机制,理化特性和商业应用等方面[1]。22948
细菌纤文素自1886年brown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知与应用,当时固然是由于实验条件和对其特性的认识不够。但目前主要是其产量低,价格比较昂贵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很多研究集中在细菌纤文素的大规模生产上。国美外研究人员在选育纤文素优良菌株,优化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发酵公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廉价合适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而又能提高产量的方法。
目前可通过四种途径获得纤文素[15],其中两种是天然合成纤文素,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和微生物合成,另外两种是人工合成,即在生物体外由纤文素二糖的氟化物经过酶的催化合成纤文素或由新戊酰衍生物开环聚合生成葡萄糖后再化学合成纤文素。论文网
在国外,如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国内对细菌纤文素还处于研究阶段,实现产业化的技术障碍主要是发酵水平低,生产升本太高。
万忠义,吴清顺等人在细菌纤文素高产菌株对的诱变育种的实验中[2],以木醋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和亚硝酸进行了诱变,从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菌株中,获得了几株细菌纤文素的高产菌株,其中UV-45菌株蝉联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8%。木醋杆菌在生长同时会分泌大量的纤文素,而且容易结成膜,很难得到单菌落,给诱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确定了诱变时间为65s时,木醋杆菌致死率为75%,正突变率较高,所以选择诱变时间为65s。
李静在细菌纤文素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中[4】选用木醋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各种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对其合成细菌纤文素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首次以西瓜汁为培养基合成细菌纤文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赵琼,杨谦在细菌纤文素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研究[11]中,以木醋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讲照射时间3min作为诱变剂量,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细菌纤文素高产菌株A.xylinumC544,该突变株的产量为原始菌株的1.5倍。它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纤文素产量为3.52g/L。对木醋杆菌进行紫外诱变是获得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实验确定紫外照射3min作为诱变剂量,正向突变率为37.5%。同时突变菌株能连续传代5次,纤文素产量稳定。
张东平,张继东等人在木醋杆菌发酵产细菌纤文素的研究实验中[1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木醋杆菌液体发酵产细菌纤文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木醋杆菌发酵产细菌纤文素的十一培养基和条件是,蔗糖5%,蛋白胨1.5%,柠檬酸0.2%,Na2HPO4•12H2O0.2%,KH2PO40.2%,MgSO4•7H2O 0.03%,乙醇1%,pH值6.8,温度28℃培养周期6d。细菌纤文素产量干重为2g/L。发酵完毕后过滤收集粗纤文,再用4%NaOH冲洗,去离子水和0.5%乙酸反复冲洗,即可获得细菌纤文素。
Tokura Seiichi[3]等在醋酸菌发酵制备细菌纤文素培养基中加入羧甲基纤文素或羧甲基壳聚糖获得一定取代度的羧甲基细菌纤文素,制备产物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能力,与原来的非细菌纤文素制备的羧甲基纤文素和细菌纤文素相比,其对铅和铀酰离子有特殊的吸附能力。有人通过实验并证实了碳环上C-2对其功能的贡献。后来Tajima Kenji的研究发现培养基中部分水溶性的羧甲基纤文素的存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细菌纤文素的产量。 细菌纤维素生产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