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利用移动定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对于无线定位的精度有较高要求,部分研究是采用基于终端的定位设备如GPS进行定位,再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投资较大而样本量小。近期的研究考虑到实用中大规模应用,更倾向于投资小的基于全球或者CDMA通信网络定位。基站定位虽然精度不高,但是考虑到边界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通信过程中经过基站信号边界的切换动作可以作为速度估计样本。有多家位于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学校和研究机构采用手机信号切换数据做速度估算,在理论研究中取得不错成果。25323
1996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在仿真路网上探索了基于手机Cell切换求速度的算法,验证了其可行性[3];
1997年南佛罗里达大学的R.Sankar等也通过简单的仿真路网说明利用无线定位获取速度估算的可能性;
199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采用华盛顿佛吉尼亚郊区的数据作为定位研究,在定位上获取了较好效果,但是在速度估算上精度不够;
2000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采用旧金山湾部分地区的数据,分析了定位和速度估算的可靠性和精度;论文网
Yim等(2000)及BrianL.Smith等(2001)对手机定位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其精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3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分了了速度判别精度的主要影响条件;
Zhijun Qiu Bin Ran等2006年对基于手机定位技术及速度估算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校正。
1.2.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近些年来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及公司开展了尝试性实践工作,提取了居民出行OD、出行时空分布等信息,并用于政府决策及信息服务。但总体来讲多限于研究层面,试验层面向政府及公众的大规模常态化的应用尚不成熟。
国防大学李俊(2002)论述了在全球网络中各种移动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优缺;
重庆大学于2005年利用仿真实验研究了基于手机定位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参数获取算法;
刘杰等(基于无限通信网络人员出行信息分析系统设计和应用)对手机定位进行了初步分析,跟踪了单个用户轨迹。并对区域和路线的流量进行了校核。
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通过手机定位技术领域进行交通探测的研究在我国还不够广泛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更多的实验验证。还有部分学者阐述了改进的手机切换技术,对道路匹算和路径搜索进行相关探索。但是由于手机定位采集的数据样本具有路径匹配不确定性、采取对象随机性、采取样本时间长的特点,所以在提高定位精度、准确选择路线、扩大定位密度、加大样本采集、实时动态诱导等领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按照目前手机定位技术进行交通探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这方面的领域还有广阔的空间去拓展和延伸 移动定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1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