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诞生了,所以至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和可以借鉴的思想以及可参考的国内外文献也较多。各类文献也各有优势,比如由上海大学阮毅和陈伯时主编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一书在国内电机调速研究领域内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很适合具备一定学科基础的初学者入门使用,但由于这本书理论性较强,对于工程类的研究课题可参考的实例不多。故在我的课题进展中,有关理论的钻研主要参考这本书,而设计到工程设计方面则是更多地参看了其他有关交直流调速系统MATLAB仿真方面的文献。从而做到了在掌握文献方面互取有无,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此对各位前辈表示由衷的感谢。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从简单的开环控制到单闭环,再到双闭环甚至多闭环,取得的成果使系统性能不断提高。但由于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装置简单,控制思路明确,应用上也还能实现人们的期望值,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市场。但随着电网的日益庞大以及开关器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们意识到了这种系统在电机低速运行时晶闸管的导通角很小,以致使系统有功功率所占视在功率的比值大大降低,功率因数变差,还会在交流电源侧引起较大的谐波电流,致使电网电压畸变。当系统高峰时,还有可能导致电网稳定性降低。对于高性能要求的调速系统,这种系统不能可逆运行,可见这种V-M系统在某种场合也有待被替换。
自全控型器件如IGBT等开发出来后,借用IGBT等可将恒定不变的直流电压源根据控制要求用很高的频率调制成一正负交替,脉冲宽度可变的交变电压序列,形成直流PWM-电动机调速系统。结合恰当的控制手段,可以完美地实现电机的四象限稳定运行。解决了V-M系统带来的诸多困扰。现今高性能要求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PWM-电动机系统已完全取代了V-M系统。
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6-61
霍亮生.电子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4-45
王云亮.电力电子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0-58
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6-79
陈小华.基于LPC2148控制的静止进相器设计与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潘维加.直流调速系统结构框图模型的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6,4:65-67
唐介.电路基本理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6-89
吴薇.基于ARM的代步车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温箐笛.轮式移动机器人直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5:6482-6494
苏雅拉图.直流脉宽调制器在电动机调速中的应用[N].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2:84-85
杨升,姚竹亭.低容量可逆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实现[J].电子世界.2013,19:85-86
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9-62
吴祥营,荣军,孙敏敏等.双极式控制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电子技术.2013,7:10-12
龙孜.MATLAB仿真在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15,1:51-59
栾坤.自动控制系统使用与维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9-98
A Nabae,et al. An Approach to Flux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Opetated with Variable-Frequency Power Supply [J]. IEEE vol IA-16,vol.3,1980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0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