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80年左右,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就做了很多的专门钻研和试验来研究瓦斯爆炸的原因,而且在19世纪末期,通过后续相关实验过程中最后得出一个十分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结论,即“任何电火花都是可以引起爆炸”[6]。1916年桑顿在与其他科学家共同研制了火花实验装置后,提出设计本质安全电路的方式介绍和相关理论分析,预示着本安理论开始正式创建的标志[7]。
1901年,英国标准学会正式建立。随即1933年,联邦德国订定了新的本安防爆标准VDE171。随即英国国标机构也在1945年颁发了“本质安全器件与电路”这个本质安全方面国家标准。1949年发布了关于“本质安全信号变压器”的标准,代号BS1538:1949。在197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CE)同时也发布了一些列相关文献和标准,其中包括“本质安全和附属设备的构造和试验”文件和标准,标准代号:ICE刊物79-11。与此同期,欧洲标准化组织同时订定了一系列关于“可燃性环境中电气设备的构造与实验”的欧洲标准,本质安全型标准代号为:EN50020。1981年,欧洲电工标准协调委员会于订定相关于本安系统结构与测试的欧洲标准,代号为:EN50039。
随着本质安全理论继续发展,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工业相对发达国家都开始放眼于研究分析本质安全电路和理论。安全火花电路和火花试验装置设计方面是初期研究的主要集中方向,1915年W.M.Thronton完善了电铃信号电路的本质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8]。1925年又发表了“关于裸导线设备信号线上火花试验点燃可燃性混合气体危险的报告”。此外,同时对安全火花电路理论进行研究英国矿业安全研究院(SMRE)
[9]。与此同时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野队本安理论及试验装置进行研究。德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简称PTB)于1887年成立[10],直到2004年该组织还发表了一片本安电路方面的文章。日本的本安电路研究及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在电路参数设计上使用安全系数较高,一次提高本质安全电路的性能[11]。
我国对本质安全理论的研究着手比较晚。在五十年代后,我国才开始对本安理论进行研究,并制造相关防爆电气设备。六十年代,本安型电气产品首次研究成功,但是它的局限性很大导致应用范围很小[12]。到了八十年代后,关于本安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主要内容为:对电容、电阻和电感简单电路进行分析,研究其放电特性及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测试最小点燃能量,本安电路的设计,提高本安电路的功率,本安电路放电时间的分析,火花试験装置的研究[13]等。
从技术水平上看,国内对本安型研究相比于国外,依然存在一段差距,但就我们的起步时间来说,我们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如刘树林博士在研究中得到电感的设计下限值;改进boost变换器的电路;研究开关变换器,得出最危险时刻及最大输出短路释放能量,得到满足本安的电感电容范围,从而对电路进行优化。孟庆海博士等在苏联克拉夫钦克提出学说的基础上,分析本安电路电弧的放电特性,得出电路参数关系和放电时间,借助机损及对电路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以预估电路安全性能。我国在2011年颁发了防爆标准GB3836.4-2010版,但是标准相对落后,只能相当于ICE60079-11的2006版。尤其近几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频繁更新标准,许多新的理念和评价标准被提出推行,大大推动本安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更需要提高对基础实验的重视,加强国内外交流,缩短与国际技术水平领域上的差距。 本安电源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0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