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反应装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8-10-08 21:07来源:毕业论文
爆炸反应装甲的防护作用极好。它由两块钢板和夹在其中的钝感炸药构成。当金属射流以以几乎任何角度撞击在反应装甲上时,都会引爆炸药,而爆炸会驱动金属板向着它的法线方向运动。
打赏

爆炸反应装甲的防护作用极好。它由两块钢板和夹在其中的钝感炸药构成。当金属射流以以几乎任何角度撞击在反应装甲上时,都会引爆炸药,而爆炸会驱动金属板向着它的法线方向运动。金属板在运动中还会不断的影响射流或动能弹,使射流受到严重的干扰,而动能弹也会发生偏转、弯曲甚至断裂,从而大幅度降低射流或动能弹对主装甲的侵彻能力。28865
1 反应装甲的发展与应用
在1969年, 反应装甲首次出现。 Held在一次实验中,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采用两块金属板中间夹一层炸药的结构,将能使聚能射流和动能杆的侵彻能力显著地降低。1970年Held申请了专利,这是反应装甲的雏形。论文网
以色列研制出了一种能有效的防御穿甲弹和破甲弹的复合结构的反应装甲。基础结构如下:钢制面板和背板之间加上炸药层以及用铝、玻璃或陶瓷等材料制成的惰性材料层。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在惰性材料层和钢背板之间增加第二炸药层,甚至第三炸药层。增加炸药层的数量,可提高受到炮弹攻击时的防护能力。
德国也研究出一种反应装甲,结构为: 由面板、炸药层、盒盖构成反应装甲模块、 内含环氧树脂粘接的陶瓷砖的钢盒。在面板厚仅为5mm、A12O3陶瓷砖的表面尺寸为150×150mm,总厚度为聚能射流侵彻深度的1/5情况下,这种结构可防御侵彻深度为340mm的60mm口径破甲弹。如果要提高该结构的防御能力,就要增大钢盒的尺寸和结构的总厚度。
乌克兰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利刃”的防护装甲结构,它独创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即在内部装药的表面覆盖有一层凹槽型的金属药型罩。来袭的聚能射流、金属弹芯或成型弹丸击中“利刃”的装甲块后,会引起装甲块内主装药爆炸,产生向外喷射的高速、高温、高压的 “聚能利刃”(射流),能够切断反坦克弹药的弹体或射流,降低其侵彻能力,或使其失去稳定性。双重爆炸还会导致弹药的飞行方向发生偏转,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破坏效能。因此与普通结构的爆炸反应装甲相比,这种结构的爆炸反应装甲的效果更好。
目前反应装甲已经开发到了第四代、第五代,诸如自蔓延反应装甲、附加转向反应装甲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信不久后就能够研发成功。
2  串联战斗部的发展与应用
自从反应装甲出现,人们便开始积极寻求破坏反应装甲的办法,串联战斗部技术应运而生。 串联战斗部[4]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战斗部合理的组合起来,形成的复合战斗部系统,根据不同类型战斗部的终点毁伤特点,使不同组合的串联战斗部发挥出对既定目标最佳的毁伤效果,使毁伤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串联战斗部有多种组合形式,目前为止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破-破式、破-爆式、穿-爆式、穿-破式、破-穿式,串联破甲战斗部只是是串联战斗部的其中一种形式,是在弹丸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前后两个聚能装药的战斗部。
对于串联破甲战斗部,国内外早已经进行了众多研究和实验。早在1965年,美军和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实验室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串联聚能装药,不久后便申请了一项关于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结构设计的专利[5]。美军当时研究这种战斗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针对厚度不断增加的均质装甲及刚刚出现的复合装甲。近几年来,串联聚能装药在反坦克导弹战斗部结构设计上应用广泛。以美国为代表的众多国家新研制的多种导弹战斗部也都采用了串联聚能装药结构。下面详细介绍各国的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在弹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出了新一代空对地导弹海尔法(Hellfire)导弹[6]( “地狱火”导弹),编号为AGM-114,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导弹全长1.625m,弹径178mm,重45.7kg,最大射程约8km,命中几率高达96%。海尔法基本型为串联式聚能破甲战斗部,重量为9kg,装有6.8kg的高能混合炸药,破甲深度最大可达到1400mm。美军在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首次使用海尔法导弹,曾经用于攻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海尔法导弹也曾大放异彩。 国内外反应装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38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