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激光等离子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8-11-14 19:17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C.David等学者在1966年以氦氖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作为诊断光源,使用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对红宝石激光引起靶原料气化生成的等离子体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激光打在目标靶原料上而产生
打赏

国外C.David等学者在1966年以氦氖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作为诊断光源,使用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对红宝石激光引起靶原料气化生成的等离子体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激光打在目标靶原料上而产生的等离子体现象。30198
    在1978年,国外学者D.B.Nichols和R.B.Hall通过实验对波长为2.8 µ m的HF激光器和波长为3.8µ m的DF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打在不同靶原料产生的等离子体点燃阈值进行测量。
    在1979年,国外学者J.A.Mckay用干涉法、条纹成像和电荷聚集等测试方法对等聚焦的CO2激光器产生的离子体进行测量,得等离子体区的密度分布情况和折射率分布情况。
    在1983年,D.Apostol等人用红宝石和CO2激光器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了激光能量不同,打在铝靶原料后生成的等离子体情况,分析了在作用0.2µ m以后的等离子体膨胀过程。
    在1989年,刘长龄等人用高速摄影机和扫描变像管相机研究了1.06µ m波长激光与LY12铝靶原料相互作用产生等离子体现象。论文网
    在1991年,陆建等人用光学延迟法实现探测光和作用光的精确同步和延迟,借助光学干涉法全面研究Q一ND:YAG激光在铝靶表面产生和发展等离子体的过程,得到了起始阶段的等离子体干涉图,通过对等离子体干涉图的分析,提出了判断等离子体是否点燃和在什么时刻点燃的方法。
    同年,国内学者袁永华等人使用全息法诊断了调Q一Nd:YAG激光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得到了激光等离子体的折射率、电子温度和密度等物理量分布情况。
    而1993年至今,国外学者B.V.Weber等人,就用高灵敏度、双色脉冲激光对等离子体和气体中的电子和中性粒子密度同时进行测定,实验中采用cw:Nd:YAG激光器,波长为1.064µ m和0.532µ m,每束光是经过一个独立的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获得了在延迟0ps时的电子密度分布。
    在1996到1998年,几位国外学者通过使用横向环形剪切干涉仪分析了稠密等离子体壳层的干涉图并计算出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分布。
    在2000年,国外学者Yoshiro Ito等人使用光声和快速成像(leCD)技术,研究了激光照射铝靶材熔融的过程,得出了材料的熔融产生等离子体与作用激光能量的关系。
    在2001年,国内学者于鸿楠使用光偏转法对铜靶材的激光烧蚀阂值进行了研究。
    在2008年,Sergey V.Garnov等人,使用泵浦探针微干涉仪以及皮秒分辨率的条纹相机对飞秒激光(功率密度达到1017w/cm2)在空气以及透明介质中产生的等离子体初始阶段的折射率的时空分布以及组成进行了研究。
比较国内外的激光等离子体的研究进展,发现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外比国内起步早,而且一直领先于国内,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对此作深入的研究。激光等离子体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必须对激光等离子体的点燃和瞬态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的测量,而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图是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利用干涉法在低真空环境下对激光等离子体进行诊断。 激光等离子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579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