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在近代触摸屏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后才开始出现,目前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对于DSP与触摸屏的通信问题有了许多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吴廷忠、宋开臣、潘宏[1]的研究中,使用实验触摸屏自带的计算机被动通信协议以及RS232标准通讯接口,采用三层设计结构,将通讯程序软件系统分串口接口层、触摸屏通信层和触摸屏应用层以使通讯程序不受触摸屏界面变化影响,并用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来描述通信中的三种通信帧来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30222
武汉理工大学的施保华、金晓波、秦娟华[2]使用了专用于4线电阻式触摸屏的12位模/数转换器ADS7843,在以DSP芯片和FPGA为核心的无线数字扩频通信平台中加入了触摸屏控制,DSP的同步串行接口与触摸屏的控制专用芯片ADS7843相连接实现接口控制,FPGA逻辑编程实现液晶显示控制器功能,从而实现文字和图形的编辑和无线传输。论文网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和平、高尚勇、余银辉[3]对触摸屏液晶控制器RA8803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IC30F6014A的接口电路进行研究,用DSP控制器disPlC30F6014来模拟8080时序,与具有支持8080和6800两大系列属性的MPU接口的触摸屏RA8803实现了的通信,并基于该实验结果成功地自主研发了三相交流参数智能测试仪。
基于MODBUS通讯协议来实现DSP与触摸屏之间的通信是更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该方式通常用DSP的SCI串口与触摸屏的串口连接,按照MODBUS协议的主从网络方式,令触摸屏和DSP控制器分别作为主站和从站,并采用RS232或者RS485的方式来进行两者的串口连接。在按照MODBUS协议构成的通信网络中,通信由作为主设备的触摸屏发起,DSP则采用中断或者查询方式对收到的指令进行响应。很多学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青岛科技大学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的于镭、田家彩、亓玉刚[4];西安石油大学的陈改霞、李宏[5];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陈鑫、孙苓生、张明等人[6] [7] [8] [9] [10],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DSP和触摸屏对此方式的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进行了实验验证。另外,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的马炎、苏建徽[11]以此通信方式为基础,通过在CAN总线网络中加入一块DSP的方式来实现485串行通讯接口和CAN总线通讯接口之间的转换,从而顺利的将触摸屏纳入到CAN总线网络中,使通讯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
武汉理工大学的张华伟、徐少华[12]基于串口通信对DSP与一种新型触摸屏PWS1711的通信进行了研究,采用以DSP为上位机,PWS1711为下位机的方式(即PWS1711被动方式结束和发送数据),来制定两者的通信协议,并以PWS1711内部带有的巨集指令作为通信过程中的辅助来完善通信质量。该方案经实验证明有效且可靠稳定。
国外有关于DSP与触摸屏之间通讯的研究稍早于国内,目前最普遍的通讯方式也是基于MODBUS通讯协议来实现的。如ZHANG Xu-hui、XIA Hong-bo、Lin Ran等[13] [14]针对Mitsubishi触摸屏与TI公司的DSP控制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运用RS232、RS485接口和MODBUS-RTU通讯协议来实现DSP控制器、触摸屏和变频器三者间通信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国外的学者更多的将关于DSP与触摸屏之间通讯的研究倾向于其在实际方面的应用。如美国学者Olivier Steiger、Bruno Grentzinger[15]应用DSP与触摸屏间的通信原理,设计了一套适用普遍且较为廉价的信号处理实验设备。该实验设备是由信号发生及采集设备、DSP控制器、触摸屏等构成的,没有相关知识的人也能够使用。这种在实验室中的应用不仅使相关研究摆脱了客观因素的局限,且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而Paolo Bottoni、Riccardo Caporali、Daniele Capuano等人[16]则设计出了一种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应用,他们以双核DSP与触摸屏的通信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极具趣性的触屏式乐器,其名为TouchBox,通过轻触屏幕上的黑白键,即可听到相应的乐声,这样在音乐领域中的新颖应用令人耳目一新,并对DSP与触摸屏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更具期待。 触摸屏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