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法国科学家Becqurel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间在光照下产生电位差的现象,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Pearson等人首次制成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虽然转换效率只有6%,但使实用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1]。32优尔
光伏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年增长速度已接近30%。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推动太阳能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其太阳能发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1998年提出“百万屋顶”计划,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增长幅度接近2009年的10倍。日本的光伏产业发达,1992年新阳光计划启动后涌现了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其光伏发电人均保有额度为世界第一。德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光伏项目,其光伏投资占可再生能源投资的60%,德国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法对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推动巨大,使90%以上的欧洲国家都相继效仿。论文网
近年受欧美国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刺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年增长速度接近40%以上。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14年九月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4000兆瓦,这一数值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产量,但中国大陆光伏产品主要供应方向仍是国外市场,反观国内市场,需求量不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欠缺,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隐患。光伏发电方面,鉴于我国在光伏发电应用严重滞后的局面,我国从2009年相继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以及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近年光伏发电装机得以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5 年总容量将突破2100 万千瓦。2013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分布式发电上网的电价补贴政策,明确了度电补贴标准。
目前,我国集中式光伏发电已完成装机规划目标,但分布式光伏发电仍存在巨大差距,仅实现规划目标的四分之一,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按规划,中国到2030年前后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0%;总能源结构中的可再生能源将占到30%以上;到2050年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kGW[2]。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内需拉动方面的作用显著,在未来光伏发电基础建设中的潜力巨大。中国的太阳能资源位居世界第二,在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向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景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与电能的生产转移一直相伴的是用户的窃电行为,电能作为一种流通的价值载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至关重要,窃电行为不仅直接造成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国家能源资源的流失,还可能破坏供电网络的运行安全,影响电网的文护规划[3]。对窃电用户而言,简陋的窃电措施本身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外加的窃电电路本身就存在漏电和引发火灾的可能[4]。因此,提高窃电识别技术对供电方和用电方都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