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全面、系统的研究则始于60年代。1962年4月美国公布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重要要求和程序。该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就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用使用。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798
1964年美国道(DAO)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次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
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优尔阶段法”。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以及毒物质的泄漏事故。恶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一会颁布法规,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欧共体1982年颁布了《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使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2002年欧盟未来化学品白皮书中,明确将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及风险评价,作为政府的强制性指令。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安全评价方法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并拓展了原有的方法和应用范围,如模糊故障树分析、模糊概率法等。计算机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也用于对生产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的安全评价[3]。
3 我国安全评价发展及现状
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是先从“引进吸收”到“大量实践与应用”,再到“开发出一些适合我国的安全评价方法,完善安全评价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吸收发展一些引进的安全评价方法。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世纪末):开发了一些自主只是产权的安全评价方法。
第三阶段(2001年—现在):安全评价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阶段[4]。
自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我国的研究单位、行业部门及有关企业才开始对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及实际应用,如1988年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布的《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并在机械行业100多家工厂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2年化工部制定的《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广东劳保所主持完成的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劳动部、北京理工大学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技术》等。与此同时,一些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也相继开展了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如北方交大、西南交大、苏州工学院、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5]。
30多年来,我国的安全评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很多的经验、教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将安全评价体系作为安全生产6大技术支撑体系之一,安全评价体系将为保障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6]。 安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