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国、英国在充气膜结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建造了一批跨度为138m-235m 的充气膜结构体育馆,但是这种新颖的结构容易出现气压控制系统不稳当或意外漏气等问题。日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将充气膜结构与索穹技术相结合,建造巨大跨度的结构作为市民运动场。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Custer教授对不规则的聚乙烯涂层充气索膜结构进行火灾试验,通过观察膜材的燃烧性能、对比膜材内外表面温度及结构失效过程,探讨了火灾作用下充气膜结构的失效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膜材外表面温度较室内温度低,随着火灾的发展,膜材撕裂出现破洞,烟气和内压不断外泄,结构逐渐坍塌;风扇开启后,内压得到及时补充,烟气的上浮力可延缓结构倒塌;实际工程中为避免膜材破损及结构破坏,应选用熔点高性能好的材料等[4]。德国建筑材料研究所及魏玛探矿安全研究所对直径为25 m、有防火聚氯乙烯涂层的聚酰胺织物制造的半球体薄膜进行过一些火灾试验,利用4 种不同火源测试了火焰的发展、烟气的流动、着火的洞口尺寸及房屋坍陷等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瑞典研究实验室也进行了类似试验,研究了不同涂层、不同风速的气承式充气膜结构在同一火源作用下的火灾发展情况。1972 年美国Hopkinson教授对半筒状充气膜结构做了大量火灾实验[5],包括7个烟气实验和3个火灾破坏实验。加拿大N.Turkkan和N.K.Srivastava教授通过所做的圆筒状充气膜结构风压系数实验,系统性的提出了影响圆筒状充气膜结构风压系数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风的入射方向α,内外压之比pi/q,矢跨比H/B,长宽比L/B,雷诺数Re。 膜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