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代初,国外的学者开始研究生态环境评价的问题[5]。 1969年,美国选出6个指数(包括空气、水、野生动物、森林、土壤、矿藏)来评价生态环境。1974年加拿大创建使用水、土地、大气、其他方面四个指标来评价环境好坏[6]。42695
生态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U.M.Morthberg等人利用,在建立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之上研究了影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7]。
包括Matthew A在内的许多人认为人类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生态系统过程得到的模型正好可以利用来评价城市的生态系统[8]。
Reitti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质量评价方法:渗透理论是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生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是扩散能力、干扰强度、斑块间距等[9]。
John T.Lee 认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景观质量有关[10]。Richard G.Latnrop 也认为与景观质量有密切关系[11]。论文网
在中国,1980年代末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于生态环境的评价主要是从定性走到半定量和定量的过程[21]。
到目前为止,不同研究者研究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各有不同。在梁境的硕士学位论文[12]中,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采用建立“层次分析-变权-模糊复合评价”模型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来评价。王宏伟等人[13]以县级为单元对伊犁河流域的8县1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主要采用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规范[17]。王鹏等人同样参考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规范[17]评价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不同的是该篇文章选择了上中下游、行政地区、小流域3个尺度分别进行了评价[14] 。 朱晓华,杨秀春以徐州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14]。李春艳等人对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通过BP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来进行评估[15]。
总结上文,人们对自然要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水等,对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等,都用来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然而这些评价方法体系不一。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