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于概述性的研究一些学者对西关文化保护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包括定义、作用、意义、现状及实践情况的初步梳理等。阮桂城向我们阐述了西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且进一步对西关文化的特点作了总结归纳,还探讨了西关文化的主要成就与贡献[22]。梁凤莲提出了基于西关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原则,并对西关文化品牌的当代社会作用作了总结[23]。45296
(二)针对某一地段非遗保护的研究
姚佑銮对西关广场历史地段的资源禀赋与功能现状作了详细分析,并且提出在荔湾湖畔建设西关广场以求弘扬西关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意见[24]。洪惠群以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改造规划项目为例,分别从该项目的概况和实施目标入手,提出旧城改造的困惑与设计理念[25]。黄浩通过对上下九商业街的现状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更新对策[26]。慎重波针对恩宁路骑楼街区复兴改造,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的规划创新[27]。
(三)针对非遗项目分类的研究
张敏对非物质文化提出了四层次的分类体系构想,主要分为:语言文学类、传统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体育类、民间知识类、民间信仰类、民间习俗类等七类[28]。吴敏对西关文化的非物质形态内容作了如下分类:饮食文化、行业经营、文学艺术、民俗文化、历史人物、传统节庆、科技教育、领里关系和社会节奏九类[29]。
(四)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
谢涤湘、朱竑认为,文化旅游、特色商业、文化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荔湾旧城更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论文网,但同时也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如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创意产业提供空间,营造良好的居住、创业环境等[30]。张月琼以“中调”战略为背景,对荔湾区发展以西关文化为主体的旅游线路作了分析与规划,力求将荔湾发展成为具有特色旅游的文化强区[31]。陈剑玲鉴于荔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观念、 规划、 品牌、 人才、 政策、 版权等方面探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2]。黄晓航通过对荔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归纳出荔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33]。葛华结合荔湾区的实践, 提出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方面要重视区域文化品牌建设,凸显地方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区域协同[34]。
(五)其他相关研究
赖寿华、袁振杰从广州亚运荔枝湾的整治工程措施中,发现其制度中存在的冲突矛盾,通过规划目的与实施产生的脱节现象阐述,道破整治制度中政府与居民的权益矛盾[35],为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罗韵姗针对西关典型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通过观察走访,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36]。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培育西关特色文化已然有少量论文面世,由此可见,学术研究领域和保护实践领域都看到了这一研究对象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已经开始从各自的思考角度与技术实践角度出发,进行综述性或者针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学术界对特色文化的培育却都偏向于地段性,且多为物质性内容,譬如西关大屋、骑楼对地区特色文化的培育意义等,较少有学者具体针对非物质文化遗存方面探讨其对于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文化的价值。
本研究课题结合国内学术界对西关文化的研究综述,密切联系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前瞻性目标,通过追溯西关文化遗产的起源,找出西关最典型的文化遗产要素,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制成分类图,同时,着重对其中的饮食文化和影视文化进行详细深入研究,挖掘其独特价值之所在,通过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创新性地以饮食与影视两个要素为视角,提出西关特色文化的培养与发展建议。 荔湾西关文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659.html